美文网首页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作者: 小高的日常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16:07 被阅读0次

本文节选自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

婴儿在出生的头两个月里处于“正常自闭期”。这个阶段的婴儿对外界的反应很少,基本上只有吃和睡。因为这时候在婴儿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就像还在子宫里一样,尚不存在外在的母亲。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婴儿的这种“全能自恋”,即“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

在“以婴儿为中心”的母婴关系里,婴儿自主地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母亲也发自内心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关注与回应。这是动物的本能反应。如果母亲自身得到的爱比较少,更偏重头脑,心灵的感应往往就会偏弱,尤其是当头脑被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占据时更容易遵循教条而不是心灵。

婴儿的“全能自恋”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会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产生了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想到毁灭一切。连环杀人狂、精神分裂症等最严重的人格障碍心理疾病,都有“全能自恋”重度受损的心理基础。

没有回应,孩子的世界漆黑一片

哭声免疫法、哭泣控制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破坏婴儿的“全能自恋”,让他吃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时候居然得不到及时回应”。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五分钟回应,但在尚未开成逻辑性空间思维能力的婴儿的感觉里,整个世界开始崩塌,地狱般的煎熬似乎永无尽头。

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确实会有效,但其效应建立在婴儿对母亲及时回应自己感到绝望的基础上。一个生命带着极大的爱和信任降临,离开与自己一体的温暖子宫,如果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体验到的都是绝望的滋味,那么他一辈子的生命底色都将孤独灰暗。3-6岁之间的心理创伤可以通过领悟分析来疗愈,而绝望的母婴关系通常需要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理咨询,来温暖生命最初的孤独。这些坑人的育婴法正在批量地为心理医生制造着潜在客户。

如果婴儿在生命之初对获得母亲及时回应感到绝望,他未来的人生容易走向两个方向:一是非常乖,不敢对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难以向别人表达需要,比如老好人、重度宅男宅女;另一种是无法忍受欲求暂时得不到满足,经常歇斯底里、没有界限地索取。

“强迫一个婴儿在没有父母呼吸声、没有母亲味道的地方睡觉,是以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为由对孩子施加的冷暴力。父母过早地让孩子一个人睡,并不能使他独立,反而会让他产生被遗弃的恐惧感和对亲人依赖感。”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告诫年轻的父母们,“只有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独立。”

很多妈妈反馈,在使用了哭声免疫法后,宝宝脸上的快乐越来越少,不爱笑也不爱看人,宁愿自己玩,果然“乖”了很多。

一位来访者在人际关系中障碍重重。她回忆童年时期,妈妈最常夸奖自己的是“特别省心,能够5个小时自己待在屋子里不哭不闹不用管”。这是多么绝望的孩子呀,只能在幻想的世界中自己照顾自己。这早独立的孩子成年后,往往难以承受现实世界的冲击,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想象世界到处是冷漠的拒绝和充满敌意,无法进入温暖而有回应的真实关系。

一位孤独的朋友描述自己的世界:“我在沙漠中,一片死寂,远处有城市。我的世界和城市有一堵玻璃墙,我能看到城市里的人,我想象他们是什么样子,从而产生各种看法和情绪--我从未真实地碰触过任何人。”这个意象就像婴儿自己躺在床上,他也许看得到父母在房间里,但是触碰不到父母的温度,好像自己被玻璃罩隔绝。

不得不到回应的煎熬中,婴儿会累积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到了儿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都会让孩子大爆发,对父母拳打脚踢,像疯子一样不可理喻。有时候,面对没有危险的事物,他却会惊恐发作,害怕得恨不得躲进子宫里,而不像正常儿童在面对新鲜事物时,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满怀好奇地去探索。

亲密疗愈一切

儿童期的不正常表现,都是孩子的内心在呼唤婴儿期缺失的爱。如果父母能够从症状中理解孩子的需求,感受到孩子的痛苦,给予接纳和弥补,而不是贴上“有病”的标签,那么婴儿期的创伤很有可能被治愈。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孩子到了这个阶段,父母往往会很焦虑。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医院,任凭精神科医师诊断孩子得了“多动症”“躁狂症”“自闭症”等。有的父母甚至会给孩子吃抗躁狂的精神科药物,在药物的作用下,孩子也许是乖了,但心理创伤却被进一步压抑到潜意识中,错过了治愈的机会。

我曾经在网上发表过几篇批判哭声免疫法的文章,网友们的评论让我再次震惊这种方法的危害有多大。一个极差的例子,一位妈妈定点哺乳,极少抱孩子,她的孩子两岁多了,异常地“乖”,偶尔哭几声,只要大人一说他,马上就不哭了,就连脚被划伤拖了一地的血脚印也不叫疼。两岁多的孩子已经像僵尸一样,未来精神分裂或者重度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妈妈渴望一个安安静静的“乖婴儿”,只有吃喝拉撒的需要,对他除此之外的任何举动都不愿理睬,甚至打击,那么孩子只能主动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仅剩一点维持活命,不再对这个世界发出呐喊,成为一具悲哀的行尸走肉。

特别宅的人,很可能是因为曾经的欲求不被看到,从而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弱到再无法和人产生交集和共振,成为一个不惹麻烦、一切都自己搞定的“好人”,在人群中如同一座孤岛这是多深的悲哀啊!

相关文章

  •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一次偶然的相聚,来自于读书路上的良师益友苗苗赠送的一本李雪老师的《当我遇见一个人》,之前随手翻阅过几次,后来...

  •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本文节选自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 婴儿在出生的头两个月里处于“正常自闭期”。这个阶段的婴儿对外界的反应很少,基本...

  • 命运并非掌握在自己手中,除非有了爱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良好的母婴关系为孩子的一生奠定温暖扎实的人格基础,这个基础就像定海神针,无论外界...

  • 01觉察——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遇见内在的婴儿 如果顺从天性的亲密育儿反而会使妈妈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她的心里一定有一个糟糕的内在婴儿。母婴关系的影...

  • 【1219读书清单】当我遇见一个人(一)

    觉察 1母婴关系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而亲密是最自然的母婴关系状态。 2 你还在对孩子进行“哭声免疫法”训练吗?...

  •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读书笔记

    本章节讲述如何在婴儿期为孩子的一生奠定温暖,而扎实的人格基础就像定海神针。 关键句段: 婴儿在出生的头两个月处于“...

  • 《当我遇见一个人》有感二

    作者:知名心理学家李雪 分享者:吾皇妈咪 分享观点二: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我们说亲子关系,看似为了孩子...

  • 2019-07-25

    雷利平 洛阳焦点父母第四期分享第102天(2019.7.25) 《当我遇见一个人》——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

  • 觉察自己

    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是亲密,刚出生的婴儿会有全能自恋感,整个世界都是围绕他转的。他饿了立马有人喂奶,哭了立马走...

  • 第9季 第二周 263 花儿 《当我遇见一个人》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Step1摘抄: “婴儿出生后,处在和母亲一体的感觉中。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mk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