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又一如往昔的坐在电脑前,准备今天的写作,但整整25分钟过去,写了一堆意识流,自己都不愿意再看的文字,我知道,完了,今天早上的写作任务算是泡汤啦,算了,接受这个现实,先去忙工作吧。
......
傍晚时分,翻看我往日的<感悟清单>,想从中找些写作的灵感,但从头翻到尾,也没找到可以触发我写作激情的只言片语...但去在不经意间瞥见我那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有留下笔迹的摘抄本,扉页上的文字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我喜欢美丽的语言,一字字一句句抄写和诵读,会越发真切的刻进心里 。”
抄写这个习惯应该是从小就养成的,成人后,每当心情不好,就喜欢静静地坐在桌前抄写。记得去年开始特别流行抄经来静心。的确,抄写中的细致、坚韧和花时间等待,仍然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我朋友说,她孩子在学校有学习速读的课程,要求孩子们快速提取一段文字重点信息。只是不知道,现在的小学生是否还有慢读、摘抄的课程吗?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体会文字中的“小心思。
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已经在久违的摘抄本上抄下我很尊敬的沈继光老师说的他是这样读书的:
“看书,这是第一遍。在书上勾勒精要,这是第二遍。将书中精华抄到本子上,这是第三遍了。再将精华的精华抄到总目录上,这又是第四遍。这么下来,跟你随便翻书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并且,你记下的那东西,会不停琢磨,经常拿出来,与人讨论,加上自己的悟性,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是第五遍了。”
我曾经抄写的一句电影台词 “时间赋予了生命意义, 你把时间放在怎样的地方,就得到什么样的生命。”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看起来多了,生命的体验却越来越浅,便是如此的道理吧。没有经由一字字一句句的辛勤劳动,直接得来的结果,怎能带给你丰富而细腻的感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