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感
以前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的“不转不是中国人”,也是这个意思。一旦激发了认同感,做事就是自动的: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肯定要做这样的事儿。
如果你跟学生说,我相信你们都是诚实的人 —— 给学生贴个“诚实的人”的标签,考试作弊的比率就会显著下降。
认同感的思维模式
人们经常用认同感来激励别人成长。老师和家长们都喜欢用这招:你是好孩子,你得如何如何;你是聪明孩子,你要如何如何……
贴标签'和做事,一个是“做什么人”,一个是“做什么事”。
一种是固定思维,一种是成长思维,说孩子是这件事很努力,不能夸他聪明。
夸他聪明,如果他受到挫折就会认同自己笨,而不是事没做好是各种原因,而怀疑自己不如别人,变的自卑。
看奇葩说,一个领导要是夸自己的手下工作很努力,他会觉得这是等于是在说他不够聪明。这也许是因为成年人已经不在乎成长了,固定思维模式实在太强大。或许是自己不够自信,过于依赖外界,而不能做自己。
德维克的经典研究是,同样是做习题,研究者夸一些孩子“聪明”,另一些孩子“努力”,给他们临时建立一个固定或者成长思维模式。接下来如果是面对简单的题目,聪明组的孩子的确更愿意回答。但是面对难题的时候,聪明组的孩子就不愿做了,因为他担心难题会证明他不聪明,会崩塌他的人设。
固定思维模式,就是琢磨自己是个什么人,也就是认同感。而成长思维模式,考虑的则是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事儿。
如果一个人根本就没想过自己是不是个爱帮助别人的人,你突然给他戴一顶这样的帽子,他很难做自己。
你学到的和别人给你的建议都没太多帮助,反倒有可能还妨碍你,甚至给你带来思想包袱。只有做自己,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不考虑自己是什么人,只考虑自己做什么事,就算做错了,我也是一种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