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是由胡波导演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影片运用了非常多的长镜头,十分真实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残破不堪、荒凉无比的世界。影片导完不久,导演胡波自杀离世,这也更加增添了这部影片的悲剧烙印。
影片主要讲述了几个平凡的小镇少年的故事。并通过他们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处于叛逆期的韦布与父母关系不太和睦,尤其跟父亲有很大的矛盾。影片刚开始不久,就是他与父亲的激烈争吵。在亲人里唯一能带给他温暖的是外婆,但当他到外婆家时才发现,外婆已经死在了冰冷、昏暗的家中。处于叛逆期的女孩黄玲—韦布的暗恋对象,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在她小的时候抛弃了她和她母亲,跟着别的女人跑了。她母亲很颓废,身上满满的负能量,总是早出晚归,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在这样杂乱的家中,黄玲经常与母亲发生争吵。为了获得爱与关心,这个未成年女孩儿陷入了教导主任的陷阱。还有于诚,一个人人敬畏的社会大哥,表面风光,却也面临着一大堆的麻烦。
整部影片是为了突出“世界是一片荒原”这一句话。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世界”,并不是我们所生存的客观世界。而是这几位年轻人带着自己的个人感情所感受到的世界—既他们的主观世界。也就是说,胡波导演的本意并不是想引起人们的恐慌,让人们产生消极情绪。恰恰相反,胡波导演是想通过这几个问题少年荒凉的主观世界来映射一个存在问题的社会群像,从而引出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在我看来,家庭的幸福指数,家长的价值观,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方式对孩子有重大影响。
首先,家庭的幸福指数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莫大的影响。一个幸福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一个不幸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摧残则是致命的。影片中女孩黄玲就生活在一个幸福指数几乎为零的家庭。她的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十分消极,可以说充满了负能量。在这样一个缺乏爱与关怀的残破家庭中,她的心中充满了对爱与关怀的向往。在她无比痛苦的时候,不怀好意的教导主任走进了她的世界。面对教导主任充满伪爱的诱惑,黄玲是毫无抵抗的,她的心中缺乏衡量对错的一把尺,或者说她并不在乎对错。因为尽管她知道教导主任对她说的话都是假的,但她仍然不愿意走出现在被爱与关怀的假象。
其次,父母的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会继承父母的价值观。影片中于诚和于帅两兄弟都是很自以为是、很霸道的人。在我看来,他们的这种价值观完全是受父母的影响。当于诚抓到韦布的时候对他说“还好你遇见了我,要换作我爸,你得残废,还得进少管所。”从这句话不难看出,于诚的父亲也是一个霸道、崇尚暴力的黑社会。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于诚和于帅的价值观必然会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变得霸道、自我、任性。而他们的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也将使更多人受到伤害。往严重的说,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最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方式也将极大的影响孩子。影片中黄玲和韦布的父母对他们都是不管不顾,毫不关心,这就使得他们缺乏安全感。在面对大问题的时候,他们不愿意向父母求助,甚至求助后父母也不搭理。韦布失手将于帅推下楼梯致其重伤,他选择独自逃跑,而不是向父母寻求帮助,因为他觉得父母靠不住。女孩黄玲与教导主任的关系被曝光后,她不知该怎么办,当她选择向母亲求助时,得到的只是母亲的挖苦和责骂。再看看于帅的母亲,于帅家里是开四s店的,父母很有钱,于帅的母亲从小溺爱于帅,无限制的满足他的要求,这使得于帅极度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顾他人的感受。为了取悦自己,他强迫其他同学跪着给他唱国歌,还贱拍别人各种隐私视频,完全没有道德底线。而他的这种巨婴心理,正是他母亲的“杰作”。这两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都是很极端的,而这两种极端给孩子的带来了伤害是不可逆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如果家庭不能给子女幸福与温暖,如果父母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与教育,那么这些孩子必然会成为问题少年,终将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近年来未成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而这些问题少年正是推动犯罪率增长的“生力军”。在我们国家,问题少年的改造是缓慢且困难的,而残破家庭产生问题少年的数量确是惊人的。
要想根除问题少年,就必须从家庭上做出改变。而决定这种改变的人正是我们,我们需要从意识上做出改变,认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成长。
电影《熔炉》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冬天冷,是因为为了让我们懂得,周围人的温暖有多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