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想过当科学家,当富豪,当各种厉害的人物就是没想过当一个作家。
到了该去阅读的年纪,可那时候我的阅读却很糟糕。没有图的书我根本看不了,密密麻麻的字像是一块块砌墙的砖头,书内的世界和我永远隔了一堵墙。
初中,我才开始读了第一本,对我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一本书。是蔡骏的一个系列小说,《人间》的第一本。没有插图,但是我居然用了一天,老老实实坐在屋子里给看完了。以后每次我提笔要写东西时,总会想起这件事,幸亏我爸从图书馆借来这本小说,否则我可能不会走上这样一条路。
其实我只是在追逐成为作家的这条路上。倒也没想着一定成为作家,我只是想有一部我的作品,真正属于我的一本小说。
从接触了第一本小说开始,蔡骏的书我基本都看过了,以至于后来我写的东西,我爸看完都说,你受蔡骏流毒太深。没办法,谁让那时候我只看过这些。初中,一段叛逆的青春,无知无畏。懵懂的年纪故作深沉,那时写的东西现在看来,狗血并杀马特。
上了高中,忽然之间发现蔡骏在我眼中已经江郎才尽了,故事不再吸引人,手法和内容基本和之前无异了。我离开了他,离开了这个带我步入写作的榜样。看完白鹿原,觉得这是我该努力的方向;看了东野圭吾的推理,这便是我想要到达等我高度;寻得一本地下有耳,社会现实,讽刺深度,我该向它学习。
课余偷闲,写几篇小说,还在学校里有点名气。倒也不是写的太好,但我是六十年学校的第一人。语文老师布置周记,没人都会写身边的事情,可我不,那时爱上小说的我,当即就开始创作了。没人像我这么做,也没有老师阻挡我,相反,老师在鼓励。自我开始,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尝试,有些还是我的粉丝。毕业的时候,已经很有规模了,学校文学社不再印什么优秀作文了,取而代之,都是有想法的故事。学习不突出,没想到在这方面也算给学校开了先河,做些贡献,我还想我日后回去重游,还能在档案馆翻到以前的杂志,听听那些孩子夸那个写小说的男生真了不起。
高三断了创作,没了灵感。上了大学更是颓废,整日无心学习,也不丰富自己。明知自己大脑一片空白,却还在最空闲的两年里无所适从。我想,女人是我的温柔乡,分了手,我才警醒。自己是多么不上进,多么不优秀,多么不成熟,多么没毅力,多么没担当。虽然后悔,但也感谢她把我打醒,那几个月我能感觉我成长了,这才是我应该读的“大学”。
现在的我,努力规划好自己,虽然未来还是茫然,但我一直在准备。现在的我,又开始写作了,但是新的开始,道路并不平坦。小半生都是自己教育自己,没走上弯路我已很庆幸。每每回想起那个懵懂无知但有一腔热血想当作家的少年,我都暗暗告诉自己,他有了目标,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