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有一部电影,叫做《百鸟朝凤》。影片中高亢明亮的唢呐声一度被视为荣耀,响彻整个无双镇,却未能逃过西洋乐的冲击,只能在漫天黄沙里黯然落幕。
这时代,总是翻天覆地。从流行音乐到嘻哈说唱文化,普罗大众忙着追逐潮流,热点换了一批又一批。传统民乐似乎已是渐行渐远,更有甚者将其与“老掉牙”等字眼画上等号。一提二胡,只能想起衣衫褴褛的老者神色哀怆;谈起唢呐,便觉得粗俗浅陋难以为听。然而,这些传统乐器蕴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智慧和创造力,彰显着至高的艺术水准。穿过历史百代层层风霜,永远熠熠生辉。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的笛子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民间流行鼓瑟、吹笙、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等,形式极为丰富。感情思想蕴蓄其间,进而引发共鸣。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发展中,涌现了大量至今依然脍炙人口的曲目,譬如琴曲《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筝曲《渔舟唱晚》、唢呐曲《百鸟朝凤》、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
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雅人四好”的琴棋书画中,琴居于首位,为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也是古代文人大夫修身的重要器物。高峰云深处,弹一曲高山流水,幸得知己有二三。古琴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使其表达的境域更为宽广。丝竹管弦在侧,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岂不快哉!
“人生苦乐指间诉,银弦尽展华夏魂。”曾听过“太极琴侠”陈军先生演奏二胡名曲《赛马》,奔腾嘶鸣、热烈磅礴的气势,顿时令人肃然起敬。司马迁《史记》有言:“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民乐,是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是嵇康的广陵散,是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更是流淌于血脉之中的民族情志,永不停息的文化脉搏。
诚然,时代总是日新月异飞驰向前。国际化的浪潮下,艺术文化领域亦处于长期的不断的碰撞与交融。不只是传统乐器,那些沉淀千年的艺术瑰宝都需要传承与发展,亦要追随时代的脚步去变革去创新。不是曲高和寡、不是束之高阁、更不是成为泛黄史书页上寥寥几笔遗憾绝响。近些年,一批关注传统艺术的精品之作频频登场,《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无一不彰显着传统艺术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的新风貌。从古老中焕发新生,遇见大千世界。
一弦展大江东去,一琴谱天地畅游。
积淀千年,终会历久弥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