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知道,原来真的有父母是非常在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所谓的“威严”的……且只要孩子不按照他的意愿行事(无论何事)、只要孩子有任何一点点忤逆他的行为,他就会感到“受伤”,也因此断定自己的“威严”被无视、“尊严”被践踏。
于是,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争吵、辩护以及争论,都已经不再是事情本身的性质而变成了一场“权力争夺赛”。
对此,我感到很是费解,因为在我的育儿观念里:
第一,孩子并非需要对我言听计从,我希望她们有想法、有主见、有判断力、有批判思维与精神;
第二,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的背后,往往是在“预谋”更大的“不顺从”;
第三,倘若我的孩子真的是一个“言听计从”的孩子,那我会因此感到危机与威胁;
第四,身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是自己调整心态、提升认知,学习不再要求与接受对自己“言听计从”。
许多时候,父母迫切的想要解决的并非真正的问题,而是自己的情绪,当然,他们真正想要捍卫的也并非真理,而是他们自己的面子。对此,他们一无所知且对他们的一无所知也一无所知,他们不仅拒不承认自己的一无所知,还要在自己的一无所知里“自我陶醉”,诚然,这可能也是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
只要将自己的“一无所知”保护得足够好,那就可以避免改变自己带来的“痛苦”,也就可以在任何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生时顺理成章地推卸责任,呵呵……
他们说:“难道我就不是为孩子好吗?”,我果断地说:“为孩子好的前提是你首先要保持觉察与觉醒!”,我话还未说完,对方就以一句“不要跟我扯这些,你说的都是书里的东西,离我太遥远了……”让我失去了说下去的机会,当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再没有说下去的必要。
但我心想着:“不是因为那些东西离我们太遥远才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不去做、做不到才显得那些东西离我们很遥远。”。
对于育儿的失败,大多数人都只会将失败的原因简单的归结于“物质的贫穷”与“陪伴的多寡”,那对此我就想问了:为什么寒门也会有成功育儿的例子(不只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为什么众所周知的大忙人(比如企业家)也能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
当然,我的疑问并不代表我在否定“物质”与“陪伴”的重要性,我只是希望,看待问题的方式可以更多一些,因为只有这样,解决的办法才会更多一些,正如书中所说“我们无法在问题的层面找到答案。”。
当今社会,多的是既然“没钱”又“没时间”的父母,如果这二者是育儿成功的先决条件或者说唯一条件,那像我们这样的父母是不是注定要育儿失败呢?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事实绝非如此!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或者说是否愿意与孩子一起去探索出一条能让彼此和谐相处又共同进步的道路,当然,这个前提,依然还是要父母本身有觉察与觉醒的意愿。
育儿的东西,我也写了不少。首先我要承认的一点是,写出来的许多观点,我或许并没有一点,但,我一直在努力力求真正的改变!我不会放弃,希望大家都不会。就像我说的“我们都是希望孩子好,可是,然后呢?这不只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是值得认真去思考如何才是为孩子好的首要任务!”,与诸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