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聊聊写文中的画面感。
我们在看文的时候,常会惊叹,怎么可以描写地那么生动,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了对方构建的世界一样。比如在《围城》中,鸿渐聊起了唐小姐,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
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写法,就是用一个场景来阐述心中的感觉。此处,钱钟书先生用了两个画面来形容方鸿渐那种怅然若失的心情,把遇见后的擦肩而过,描写得淋漓尽致。
那么我们在写文中,怎么做到呢?其实就是多联想,多训练。比如一滴静止的水,你会联想到什么?寂静,纯净,清凉等等。然后,转换一下方式,比如孤单,你会想到什么,半根融化的冰棍,一只破旧的皮鞋等等。
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就可以帮助我们展开想象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我们写出的文字就会渐渐有了自己的味道,而不是苍白和模式化的了。
当然,也有些人似乎没有练习过,天生就是写作的料。比如顾秋的兔子洞 ,我一直很喜欢她的文字,她的写法就类似钱钟书先生的写法。
或许就是这样才让我惶恐不安,到你脸上露出那熟悉的表情,虽然微小,沉默,但是如出一辙的那种味道,让我从心底开始变化,像是万籁寂静处的一滴水,纯粹黑暗中的一丝暗色,就是从那里开始裂开,内心的最深处开始变得触目惊心,不可查看。
她用了两个画面,寂静中的水滴和一抹处在黑暗的异色写出了内心的动荡。是不是特别形象?关键是她的这种手法在文中比比皆是,就像秋天落下的梧桐叶,厚厚地铺在柏油小马路上,随处可见。
当然,梧桐叶的比喻,也属于这种手法。哈哈哈,不好意思,一不小心暴露了我的隐藏技能。其实,这种手法我也略会,不过我没有那么聪明,我是少许训练了一下。所以,你们看,只要我们努力去锻炼一下,也可以靠近天才的水准。
接着继续说第二个天才金箱子,她的特色就是用形象的物品来形容人物。
为了形容他的头,我暗地里查找了不少图片,始终满意不了,想到小时候在课本上有过蓑衣斗笠的图片,便惊喜不已,对,就是斗笠!但斗笠有着流动的伞状线条,整然有序,可是他的发丝却在头皮上东奔西跑,难以管束,于是又想到了那制造蓑衣的材料——蓑草?茅草?龙须草?反正是草。哈哈,对了,副所长的脑袋,就像“戴”着一顶乱草编织的斗笠。
从这寥寥数语,大家的脑海里已经出现一个乱草斗笠男,再也不会忘记了,对吧。这就是金箱子的魅力,刻画人物特别生动,我记得她描写的许多主人公,什么土豆男,忠犬高桥等等。
我们在写作中,当写到人物形象时,可以发散性地思考下,是不是有什么比较具象的事物可以替代那些常规的词语。在这样的训练下,你的文章里就不会常常出现好看,漂亮,帅气,普通这种大众化的词语,而变得有趣又生动起来。
当然,还是有朋友会说,小秋你举例的都是天才,我感觉做不到,那怎么办呢?普普通通的小秋我打算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训练小方法,真的不难。老规矩,明天见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