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逗留了三天,确切地说是三晚两天。
到了该给拉萨说“再见”了,心情十分的复杂,有留恋,有不舍,有失落……就像一位远离故土的游子,对着故乡的那种眷恋。
这种感觉又像相知多年的挚友,不忍分别,相顾泪眼……
可分别的时刻总是会来的,无论你如何的不舍,世间最不缺的就是离别。
相聚时难别亦难,这一别,就可能是永恒!
怀着无限的悲伤,我写下了那首《惜别拉萨》。
一、大昭寺,拉萨的坛城
写在拉萨逗留的这几天时候,我把那本《大昭寺,拉萨的坛城》读完了。
读着读着,我似乎又进入了那个空间。
一位智者,向我娓娓诉说,从大昭寺的缘起,建设,到每一尊佛像的由来,圣迹,再到那场浩劫……我沿着智者指引的方向,从大门走过一楼、二楼、三楼、乃至顶楼的每一个房间,走进每一个饰物……
至此,我读懂了拉萨的历史,我读懂了藏传佛教。
二、绿皮火车
登上大巴,就踏上归途的路。
川藏线进,青藏线出。
离开拉萨,进入藏北大草原,藏北的风光和藏南又很大的不同。
一是纬度增高,寒意也越来越冷;二是藏北海拔也较高;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这里的大陆性草原气候,树木逐渐地看不到了,甚至于连灌木都很少。
但藏北大草原的景色还是很不错的。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过度放牧已被禁止,有序放牧使得草原生态进一步得到修复,草原景色也是越来越美。
我们大巴行驶的路,基本上与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是平行的,二者平行且时有交叉,看着一列列在内地已经很是见到的绿皮火车,在这几乎清一色都是。
而且,所有的火车,没有一个火车头的,最少也是两个,三个也不少,四个据说也有,但没见到。
火车的速度有时还不如我们的大巴车,因为它在超过我们一段后,我们经常看见它停在某一个地方。
青藏铁路是单线,复杂的地质条件,让复线还没有变为现实。所以两车相交,就会有一辆等着,据我观察,大部分是出藏的列车在等。
三、纳木错
差一点与纳木错失之交臂,我在那篇《纳木错的“傻鸥”》已经说了原因,在这不再赘述。
去到纳木错的旅途不可不谓惊险。
我们经过了那天泥石流阻断的路段,一辆挖掘机还呆在现场,看样子还没有完全完工。
从那个路段开始,一天四季,真个就在那儿发生了。那个地方应该就是念青唐古拉山了吧。
刚才还晴空万里,过了一个坡便雪花飞舞;山下还是绿草茵茵,山上已是冰雪覆盖。
在这样的路段行进,开场的刘师傅可能没觉着什么,但坐车的一车人一时间鸦雀无声。
虽然还有拿着手机拍着外面雪花的,但都小心翼翼,没有了山下的那份从容。
等过了那个山头,又是雪过天晴。
再往山下走竟然一点雨雪的影子都没有,内地“十里不同天”,这里是“一里不同天”。
到达停车场,一下车,明显的高反的感觉。
有好几个都选择了待在车上。
从景区门口去到纳木错湖,还要做大概40分钟的景区大巴,景区大巴内应该是充有氧气的,下车的高反感觉在车里得到了缓解。
景区挺大,与鸟同乐应该是这个景区最大的看点了。
湖水很清纯,远处的雪山也很纯粹,山、寺、湖,鸟、人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和谐画卷。
就是那牦牛,也是纯一色的白,打扮的如同送嫁的样子,很是喜庆。
从湖边转了一圈,看过圣山、古寺,便回程了。
虽然感觉不到疲劳,但高反的感觉依然存在,稍一运动便感觉有些喘。
来到停车场,跟同去的朋友说了声,便坐上了回程的大巴。
在大巴上,手麻、头麻的感觉一直很明显,但其他的感觉没有。
这是在西藏最明显的一次高反感觉。
四、那根拉
从纳木错湖出来,我们又去了那根拉山口。
这里有一个大大的五色旗组成的龙达。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察“龙达”,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感觉。
人在其下,山口刮过的寒风飘舞着彩旗猎猎作响。
在观景台门口,有一位卖奇石的藏族同胞,据他说这些石头都是他亲自捡的。
我买了一块,层叠的石头,不同的颜色,很是喜欢。
五、当雄
我们晚上住宿的地方在当雄。
这个地方在修路,非常的难走。
因为冷,在宾馆附近的一个稍大的商场买了一件卫衣,花了一百元钱,这里的衣服价格真的不高,质量还算不错。
后来的这几天,多亏买了这件卫衣,才免了挨冻。
这个地方人不多,晚上吃饭的地方,老板和服务员就是一个人,60多了,四川人。
老板很热情,顾客也挺多,可是吃饭就需要排队。
她吵得菜口味不错,看她忙不过来,在那吃饭的四川老乡还主动帮她端起了盘子。
菜的滋味不错,而在另一家卖馒头的那儿买的烤饼,也很便宜。大家吃的很高兴。
这也算是住宿条件不好的另外的一种心里慰藉吧。
在外面行走,哪怕只是得到一点儿的温暖,都会让人感动,甚至会记一辈子。
就让这世间彼此多一点温暖,世界真的会到处充满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