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大版《一个女生求职的酸与甜》

东大版《一个女生求职的酸与甜》

作者: Beyondall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09:38 被阅读0次

    2年前一起筹备跨年晚会的过程中结识了优秀的她,本以为她的求职故事是一帆风顺的,但其实这段故事任然是跌宕起伏的。让我想到了之前刷爆朋友圈的《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不过本文的作者,经历了坎坷的求职季后最终收获了腾讯产品经理的Offer。我想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前面坎坷痛苦,最终无怨无悔。

    最终引用作者的原话:致分享此文的你和我,愿彼此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原文如下:

    秋招,对很多经历的过的人来说,应该都可以用“刻骨铭心”来形容吧。

    没有在进入大三下之前就坚定了找工作的决心,也没在找实习的黄金3月成为冲在起跑线最前的那批人,到了真正的求职季也没能手握一份500强企业的实习、连自己最终要做什么行业什么岗位都不能给出一个肯定答案的人。

    并不是一个方向明晰、意志坚定的 “先觉者”,在求职路上。

    而是一个有些浑浑噩噩的“大多数”。

    但最终也算是收获了令朋友羡慕、令自己满意的结果,所以写出来这样的经历,这里面有一只求职狗从前期准备到正式秋招的全过程,也有我面试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华为、中兴、vivo等通讯终端公司,万科、保利、融创等地产公司的经历和体会,希望给秋招路上共同经历过的、和我一样“普普通通”的你共勉,给没有经历过的你提供一些可能的帮助。

    第一章

    暑期实习是秋招的模拟考。

    ——来自一只后知后觉的求职狗

    都是在发令枪响之前就开始紧张、开始做热身的人,比赛快结束了为什么人家已经接近终点,我却还在起跑线?

    之所以要从实习开始讲,是因为我觉得(准确说是现在觉得,当时的我还啥都不知道),实习是求职的开始,它也将很大程度影响你的秋招质量。

    一份有质量的实习经历(当然如果你有多份更欢迎)不仅仅会在你的简历和自我介绍中上添上华丽的一笔,更会加深你对相关的岗位的理解、提升相应的工作能力,随之带来的思考问题的深度、专业度会让你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而在这之前你需要准备好的:

    1、 对未来的规划。在读研、出国、工作的人生单选题中,本着对自己未来负责的原则,在头脑清晰、权衡利弊、并且和自己的家人达成初步一致的情况下,选择了C;

    2、初步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3、由内而外的求职心态和准备。从具备全方位的意识和紧迫感,到打磨一份拿得出手的简历。

    当然,以上是我说的理想状态,也是我很钦佩的我身边为数不多的同学所具有的状态,但不管是这样的实习还是这123,我都没有。

    那段时间陷在学习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时间也排的很满,每天也忙得很充实。但有一天突然发现,身边一起忙碌的同学有人开始谈论企业、面试、offer,而自己还离实习很遥远。

    那个时候已经4月底了。远方的BAT和身边的华为实习早已经截止报名。

    都是在发令枪响之前就开始紧张、开始做热身的人,比赛快结束了为什么人家已经接近终点,我却还在起跑线?

    在这之前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

    3月伊始,找实习的黄金时间呀,信誓旦旦拿出一个全新的小本子,记下了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包括华为、中兴的宣讲会时间。去官网认真浏览了各个岗位,第一次开始对着罗列出来的JD一条一条仔细阅读,思考着和自己的匹配度。在本子上记下自己觉得合适的2-3个岗位。

    即便到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想清楚自己要走技术,还是非技术这条路。

    那个时候,和一位非常优秀刚刚毕业的有着四份top榜企业实习经历的在秋招斩获无数offer的收割机朋友聊,对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真正开始找工作才发现自己真的太差了。”

    “于是我从大三下开始的一年里怒刷了四份实习。”

    “那个时候自己一个人跑去北京,工资根本不够付房租的。”

    “但是我很乐意,因为那是全世界最棒的乙方之一。”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这份实习的含金量远远超过了所谓的生活成本。”

    真令人钦佩和羡慕啊。

    但是,别人的成功哪是这么容易复制的。

    看着他发过来的几份实习机会。都是很早就注视在“先觉者”视野里、等着一有机会就紧紧抓住的公司。

    然而那时的我看到的只有。

    北京。

    上海。

    不提供住宿。

    这样的字眼。

    从来没有经历过一个人跑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工作找房子,自己照料衣食起居。会是什么样的体验。想都没想过。

    骨子里的胆怯和惰性让我退缩。

    “我做不来的。”

    “就没有更省力的办法吗。”

    心里这样想着。

    优秀的人都是摆脱了惰性的勇者。这点我也知道呀。但是作为长期颓唐偶尔激昂的“大多数”们,往往还是会选择,活在安逸里。

    于是我试图在身边做一些尝试。

    去参加了一场双选会,拿着我现在看起来根本无法直视的简历,在一家家没有听过名字的摊位前转了一圈又一圈。

    后来参加了其中三家的面试,都顺利通过了。

    听起来是很棒的故事。那为什么我过着颗粒无收的五月呢。

    一家面试结束不久就接到HR电话:

    “我们上海分公司的老总很看好你。”

    “你过来做,不要怕吃苦,你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就在上海,每月1000,不提供住宿。”

    一家在面试现场对方就很高兴地说:

    “我们还很难得接触你们学校的学生,你又有这样的学生工作经历。”

    “像你这样在我们这做起来,几年以后年薪30万不成问题。”

    “你现在课多不多,最好尽快过来,先过来做我们的电话接线员。”

    思前想后,我选择了拒绝。

    并不是因为怕吃苦。

    从前支教的时候,一行人在交通闭塞通讯不畅的贵州小山村,医疗分队进山时托他们带点久违的水果,八个苹果十六个人分,超甜超开心。

    不管什么时候想起来内心都是极大的充实和满足。一段难忘、难以复刻的回忆,和一群路上远远见到都能大喊一声然后冲过去 “亲切问候”的傻儿子们。

    从来没觉得苦。

    因为你做的所有的事都是有意义的。

    但是现在,你接受了这样的“苦”之后,能收获什么呢。

    是埋头在上海某个不知名的公司“卧薪尝胆”两个月,最后拿着一份百度搜索结果都寥寥无几的公司的实习去找自己“想要”的工作。

    还是每天打着自己接到后听到开头就会毫不犹豫挂掉的电话,最后毕业之后去一家保险公司入职?

    最可怕的不是不努力,而是在不值得的地方倾注心血,还以为自己很刻苦。

    最后我选择了放弃。

    于是一只咸鱼颤颤巍巍浑浑噩噩开始找实习的生活,在一阵“杀杀杀”的冲锋声后,又“扑通”一声回归日常。

    于是在这之后不知不觉一个多月过去了的一天,听到了别人拿到XX公司实习offer的消息。

    机会就这样,在你不知所云一顿挥拳弄腿后,在要命的犹豫和拖延中,在无害的日常中,溜走了。

    暑期到来之前我又参加了两家面试,一个让我收获了秋招意义上的第一个offer,一个让我找到了近在南京的不错的实习。

    我的实习,像不小心睡过了一个重要事件以后突然惊醒,打开手机发现已经超过了约定的时间,满脑子慌乱。

    但是接下来,是立即起身以最快速度出门尽力挽救,还是在懊恼和无奈中放弃挣扎继续埋头睡觉,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选择。

    幸好很快,我醒了。

    这一次我抓住了机会。

    暑期到来之前我又参加了两家面试,一个让我收获了秋招意义上的第一个offer,一个让我找到了近在南京的不错的实习。

    先说说offer。中兴提前批,MKT-技术。尽管从面试结束到通知面试结果到正式发offer的过程长到让我怀疑人生,尽管五个月之后并没有成功签约,但还是非常非常非常感谢这个offer的存在。

    对我来说,是第一个给我抛出橄榄枝的人,是让我能长舒一口气“毕业之后不会没人要了”的人,是让我在秋招两个多月里即使连连受挫几乎无路可走的时候也没有感到绝望的存在。

    感恩。

    再说说这份实习。南京仁恒置地,营销策划。说到这里得感谢一下狗措,也不知道他怎么的就做了人家的校园大使,让我知道了这家公司和这个机会的存在。

    也正是这个机会,让我在对即将面临的工作内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意外遇到了我很喜欢也很适合的岗位,开始了一段异常充实的实习,也让我在看不清方向时误打误撞撞开了地产的大门。

    真是幸运呵。

    当时,经历过找实习的我最大的收获:

    “我决定了找工作”、 “找工作好像并没有别人说得这么难”以及“我要走非技术这条路”。

    第二章

    秋招打响——

    “这孩子怕不是找不到工作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的秋招刚开始是三个“未通过”。

    作者感觉这里得强势插播一段自我介绍。为了让大家和我熟络起来,也为了更好的铺垫之后的故事发展。

    简单概括一下我自己。一个学信息的工科女,却有着一颗不太安分的心。学在一所“辈出英豪”的学校、一个到处都是学霸能人的专业,有着巨大的课程压力,但学习之外的时间也几乎没有闲着。大学期间做过学生会主席、社团负责人,当主席的一年里策划并举办了学院的第一届“冷餐会”、第一届“女生节”。在被宇宙超级无敌厉害的许老师罩着的情况下,把在任的这届楼歌办成了东大的第一个“草地音乐节”,也成了第一个在桃园千人露天田径场办决赛的活动。担任过微信平台负责人,追过热点、赶过大稿,带着全世界最棒的“信小息团队”在一周内同时打破学院公众号主副推最高阅读量记录。

    总的来说,有过丰富的校园活动经历,本身比较擅长活动策划组织、宣传展示演讲一类的活动,喜欢一切“和人打交道”的事情,但欠缺“献身科研”的热情。天生比较反感“盛气凌人”的风格、“针锋相对”的氛围。

    这样的个人特点在将来的面试中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有好有坏。

    说起我在华为的面试经历啊,有幸参与了两个岗位的业务面,接触了两个不同的面试官,然后光荣地全部挂掉了。

    打响我秋招第一战的是8.19的华为提前批面试。华为的非技术岗所有面试环节一天内完成,分为群面、业务面、boss面、英语测试四轮,每轮结束后回到等候现场公布结果,未通过的就可以结束今天的面试。这也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找工作确实很残酷。

    群面3对14,按照左七右七分为两组,时长一个小时左右。我所在的房间内两组是不一样的题目,“一带一路”和“人工智能”,都是很有意思的热点话题。后半部分虽然会有相互交叉讨论、评论对方的环节,但总体气氛相对和谐。据说有些会有两组进行辩论的形式,场面就有点尴尬了。个人感觉这种类型的面试形式,需要正经严肃对待,但不要较真。

    接下来就是我“传奇”的业务面经历了。说起我在华为的面试经历啊,有幸参与了两个岗位的业务面,接触了两个不同的面试官,然后光荣地全部挂掉了。

    我投递的岗位是产品行销经理。和面试官聊的很好,所以对方也很直白地和我说:

    “我很欣赏你的表达能力,你面试的整体表现也很好,但是你对技术的钻研程度不够,而这是我们公司这个岗位比较看重的。”

    “但是我又舍不得放掉你,我会把你推荐到客户经理那边去面试,我这边的结果只能是,不通过。”

    于是我就这样拿着意向岗位写着“产品行销经理”的简历,去面了华为的一大热岗客户经理。

    面试之前等了很久,等到上午一起来面试的小伙伴有的已经走到英语测试结束了,HR小姐姐拿着饭票过来说,要不你先去吃个饭吧,估计还得有一会。

    感觉到了悲剧的铺垫。

    大概是十分钟结束的面试吧。

    从自我介绍开始就感到了不耐烦。不知道为什么我说的每一句话对方好像都不感兴趣,没聊几句对方说,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吗。

    一般面试必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所以渐渐已经成了大家都有默契的结束面试的信号。

    内心还留有一丝侥幸,问了一个觉得可能能调动起对方兴趣的问题。

    事实证明我所做的并不能吸引他。

    回答完后对方说:

    “很抱歉,你今天面试的结果是不通过。”

    有点难受的。

    虽说前面经历的所有面试的难度和这次相比也许都不值一提。

    但这是我第一次面试不通过。

    还是一天内连续两次。

    第二站德州仪器,技术销售。这也成了我秋招中唯一一次挂掉的群面。面对一道陌生的“模型搭建题”,一个看到题目全组都处于懵逼状态的“团队”,在半小时内手脚慌乱地讨论、画图、搭建。掰一次性筷子的手在颤抖,疯狂缠胶带时心在乱跳。最后时间截止时,我们呈现出的团队成果也只有一个的夭折的“扶不上墙”的“迷你过山车”。作为唯一一个本科生,尽管被组内同学认为是“只能过一个你觉得是谁”的那个“谁”,最终还是止于群面。后来队友们群内交流的结果,果然是,团灭。

    “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无知、执拗,稚嫩、义无反顾”

    第三站vivo。现在看到这四个字母还会抑制不住心中缓缓升起的“悲怆之情”。

    轻松完成群面,成功通过业务面,开开心心完成HR面。一直给我建议的在vivo工作的学姐知道后已经提前发来贺电了。然后,面完之后的第二天夜里,收到了拒信。

    当晚也没有太大的感受。第二天睡醒以后,突然觉得心里闷闷的,很委屈的感觉。

    认真回忆了HR面的所有内容,每个对话。最常规的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刁难的设问,也认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得到了惊叹和发自内心的赞许。一切都那么顺利,以至于我面试结束后嘴上说着“还行”,心里却有一种“稳操胜券”的感觉。

    再加上一直以来听到的观点:

    “HR面几乎不刷人的。”

    “就是简单聊聊天。”

    “进到这一轮就稳了。”

    然后收到这样的短信。

    真的是想不通。

    但是vivo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我得到了我终面HR的联系方式。

    “确实很不符合常规啊你去问问呗。”

    “你不该在他询问意向城市的时候说首选南京。”

    “都问了你愿不愿意去总部你还说倾向南京,你傻呀!”

    “既然写了有南京的岗就肯定会尊重意愿分配。”

    “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刷人的。”

    身边的朋友说法很多。自己心里的声音在说,面试不通过这种事,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或者只是简单的,有人比你更合适。而且各种因为面试没通过想追问原因的应该多了去了,HR怎么会理你,你又为什么要不自量力去问呢。

    但我还是不死心啊。这样毫无征兆的拒绝,真的很想知道原因,哪怕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

    思前想后,我添加了那位HR的微信。一阵忐忑的等待过后,对方通过了我的好友请求。将反复措辞、修改的一段文字发过去的之后的五个小时,微信没有动静,却收到了一条短信。

    一条系统号重新发送的内容一样的面试未通过短信。

    “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无知、执拗,稚嫩、义无反顾。”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的秋招刚开始是三个“未通过”。

    倒也没有感到过绝望。现在回想当时的心情,即使在看似有点残酷和接连失败的现状面前,倒也没有感到过绝望。那段时间刚好是网申、测评最频繁的时候,面试也开始陆陆续续提上日程,手机日历上密密麻麻排满了近期要做的事,有那么一些时刻,开始觉得有些焦躁、喘不过气来。

    某天面试完回来午休之前,看到在朋友圈突然开始疯转的一篇文章《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

    万字长文,一字一句的认真看过去,情节跌到谷底的时候跟着作者一起留下眼泪。

    “无休止地刷新招聘网站,一遍一遍地填写网申。”

    “跑到人潮汹涌的招聘会,排着长队递上我的简历。”

    “邮箱里一百多封没听过的公司发来的邀请信。”

    “参加校招,就像一个漏斗,怎么也要投出几十份简历,才能得到十几个面试机会,才有可能拿到几个offer。”

    写的真好啊。每句话都深有体会。

    很多时候我们转发别人的故事,只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心情。

    “秋招可真累。”

    后来腾讯总监面的时候,问到了我觉得这次面试失败的原因,听完我的回答后对方轻轻点了点头。

    我想这就是这次“意外”带给我的成长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三章

    Happy National Day

    ——稀里糊涂的产品人

    “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

    我们的小幸运也是一样,该来的总会来的。

    “网易的面试设置是我见过最出色的安排了。”一个意料之外群面表现极其突出的人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恬不知耻”地说道。

    有时候生活就是喜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节,就在vivo最后一天面试漫长等候的间隙,收到一条短信。

    当时是莫名有些兴奋的心情。

    群面,3对10,夹在一堆研究生和海外研究生中间,倒吸一口凉气。自己给自己打气:狗子别方,你是最胖的。

    各自自我介绍之后把10个人分为了3、3、4一共三组,每组都有机会进行展示。多么友好的安排。题目是危机公关性质的,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组里一个港科大的小姐姐做了隐形leader,市场营销相关专业的,头脑清晰、严肃干练,很有实力。

    你们的狗子也不能闲着,过程中稳扎稳打,做了reporter,并且意外地在最后陈述时表现出色,精彩大爆发。

    意外到讲完以后自己都忍不住跟着鼓掌了。

    以至于为我那天的顺利通关打下了良好的革命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网易的面试有一大特点,四轮一天进行,而你第一轮群面的三位面试官就是你接下来三轮单面会依次见到的面试官,也就是说你第一轮的表现将或多或少决定他们对你的第一印象。

    “网易的面试设置是我见过最出色的安排了。”一个意料之外群面表现极其突出的人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恬不知耻”地说道。

    当然只有群面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网易的面试告诉我事前准备真的很重要。很多时候如果你认真分析,是能提前想到一些面试官会问到的问题的。拿这次的经历举例,我投的是网易云的市场运营专员这个岗位,事后和身边的同学交流,几乎都被问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你对网易云的了解。有的人可能直到面试还一直把“网易云”和“网易云音乐”简单等同,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而这个问题刚好出现在我准备面试时整理的【网易面试】文档里,上面写着我事先查了很多信息之后、经过自己的消化梳理出的答案。

    所以当二面的面试官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很有底气的。

    虽然不会每次都这么幸运猜中,但至少认真准备过以后,自己面试的状态会自信很多。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第三面的面试官小姐姐,群面的时候感觉好像很严肃,几乎没敢直视,单面时一进房间就热情地打招呼:“其实你们群面过后我们对你们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你的表现很突出。”一句话让我瞬间就放松了下来。面试过程中忍不住全程注视着小姐姐,长得真的很好看很有气质啊啊啊。

    常规的问题过后开始给我一些简单的情境,询问我的解决方案:

    “你将网易云的即时通讯技术卖给了一个客户,并承诺他可以完成从X国到X国的视频通讯,最后发现这两国的通信我们目前没有办法实现,你的客户很生气,你该怎么解释”

    “那如果他不接受你的任何安抚和解释,而我们的技术也没法一齐到场解决呢”

    “好,现在像你说的,把他接到了公司,但是他还是很生气,并提出无理索赔呢”

    ·······

    这样的对话持续了五六个来回,就在狗子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小姐姐突然停止了,笑着说这只是她为了面试故意刁难提出来的问题,现实工作中不太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希望我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感受到marketing的乐趣。并表示她在系统内已经点了通过,回去等一会就可以参加最后的HR面了。

    有种被幸福砸中脑袋的眩晕感,当时感觉我面前的她简直在发光,恨不得冲过去紧紧抱住她一把鼻涕一把泪!

    于是狗子就这样杀到了最后。

    HR面结束从酒店走出来天已经黑了,面对夜色长舒了一口气。

    不会忘记网易秋招带给我的这份独特而难忘的体验。

    一大早出门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 “有机会”回去。

    每轮面试后胆战心惊地到前台小哥处口头查询自己的结果,等他说话的过程像高考查分等待网页跳转一样紧张。

    一天中看着身边曾经的战友陆续收拾东西离开面试等候房间。

    也是第一次有这样奇妙的心情,走出室外看到的是夜幕下的月亮而不是“光天化日”的时候会感到庆幸。

    还有秋招中最值得记忆的一次群面和一位仙女面试官小姐姐。

    真好。

    然后就这样任性鸽掉了当晚的百度笔试,跑去附近一家店吃了串串。

    “也许不是我走了狗屎运。是面试官看到了我的可能。”

    随之而来的是腾讯的面试。

    收到面试通知的时候我的内心是窃喜的,因为测评做完感觉鹅厂失去了希望。

    当然有了面试的机会不代表有了希望。这次投递的岗位是自己完全没有底气的、互联网公司大热门之一、传说中的 “产品经理”。

    而且还是腾讯爸爸的产品经理。

    惹不起惹不起。

    就我所接触到的,互联网行业除了技术线之外,最核心的就是“游戏”和“产品”,其次就是运营以及常规的市场类、职能类岗位。而游戏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门槛和要求,要想做好相关的游戏策划类工作,需要对游戏了解、并且热爱的“硬核玩家”,对于我这样可以说完全不接触游戏的人来说,是几乎没法进入的领域。

    简单聊一聊产品经理,也就是PM,这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才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一度成为求职热门的一个岗位。在我看来,产品经理有三大特征。首先的第一大是立足产品。根据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确定、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包括一个产品要实现什么功能、怎么去实现,需要增加什么功能、该用什么样子的表现形式等等。第二是关注用户,关注用户价值、用户体验,以及与用户体验相关的所有事情,时时刻刻秉承“用户就是上帝”的信仰和原则。第三是综合素质,产品经理本身不仅仅需要对产品和用户需求敏感,还要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管理、执行能力,过程中需要跟开发讲需求、跟运营聊产品,不断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

    身边有很早就在为成为产品经理而准备的人。

    阅读过许多相关书籍,对身边的产品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和判断、不管是现象级的还是小众的,长期关注各互联网资讯平台、掌握各类行业新动态。

    反观自己。从八月底开始正式去关注和学习“互联网”“产品”的专业领域,开始了解互联网公司的岗位细分,知道简单的互联网产品分类,了解一些专有名词和缩写的含义,搞清楚什么是B to B、O to O。开始尝试去分析一些常见的产品,它的定位、核心卖点、盈利模式、竞品分析、改进意见···慢慢的在查阅、整理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很多自己平时使用时的感受、好奇的一些问题,其实都是产品人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开始用产品的角度去分析和描述,在思考、类比的过程中感受到产品思维无处不在的趣味性。

    然而那个时候已经接近九月了,是秋招如火如荼铺开阵仗的时候,是距离腾讯的面试不到20天的时候。

    曾经请教过学长一个问题,当他得知我在互联网公司投的岗位有营销、产品策划、产品运营的时候,他说了一句:

    “这三个岗位差异很大哎。”

    是呀,那个时候,我自己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管是这几个岗位,还是自己到底最适合做什么。

    就这样开启了鹅厂的面试。

    群面一对十,在酒店的大厅摆满了圆桌,每桌一组,同时进行,不得不感叹腾讯的强大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对霸面的重视,扫码签到旁边就放着一张“霸面签到”,满满的包容和鼓励的氛围。

    我们组的群面题目是为腾讯视频一档以“VR技术”为核心卖点的节目做策划,30min。过程中大家在节目的主题和具体形式上争论了很久,最终因为时间限制采用举手表决的方法。整个群面中我提供了节目策划的大框架,并且积极推动了讨论的进程,最后总结时一个女生主动举手,但组里其他人都推荐了我来做陈述,所以最终我也做了reporter。在之后的组内互评里也被大多数人的选为“表现最好”的一个。

    这也是我比较自豪的一点,每次群面面试官问到“只能进一个会是谁”的时候,我总能收获大多数同组成员的认可。

    说到这突然想聊一聊群面。

    有人说“群面如戏,全看演技”,说的不无道理。秋招的群面会让你有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竞争者”,而你需要和他们合作,完成团队的任务。

    性格使然,群面过程中我属于不卑不亢、能屈能伸型选手。不抢风头、反感强势,但一定会全程在线认真倾听,尽量积极地贡献自己的观点,适时推动整体的讨论节奏。

    很多时候自由讨论一开始,你就会知道整组“选手”的情况。是立马就跳出123同学说“大家先花3分钟看题”“我来计时”“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对这些进行分类”,还是场面略显混乱众说纷纭却缺少一个讨论的主线,又或者全组陷入可怕的寂静大家都稍显羞涩。面对不同的情况我在群面中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状态。

    有时讨论过程中节奏很拖沓,个别同学发言时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啰嗦、重复,思路不清晰,或者对问题的认识太浅,不能给出合理可行的观点。这种时候你就可以适当“跳”出来一点,帮忙做一个推动者: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按这样一个框架展开”

    “我认真听了前面几个同学的观点,其实我们目前的主要矛盾点在于···”

    “我把目前讨论出来的结果整理成这样大家帮忙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

    诸如此类的发言。

    有的时候组里明显有一些很有想法并且急于占领leader地位的同学,这种时候我一般就会默默“潜”下去。

    曾经遇到一次群面,组里一男一女在面试等候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的leader地位“蓄势”,一直在介绍自己曾经在哪哪哪面试的“牛X经历”,借机打压身边人的气势。我在旁边一边听一边心里默默想,待会精彩了。果然群面正式开始之后,两位的气场高达两米八,过程中妹子成功KO了那个“曾创造百万收入”的汉子,最终以全程到位的语气腔调、肢体动作结束表演整组讨论。这样的时候我就会躲得远远的,只说该说的话,在对方力hold全场的时候,不抢不怼不闹,安静的看和听。

    扯远了···················································

    回来后当天晚上九点多,在群里陆续有人说查到状态变成“未通过群面”之后,终于收到了通过短信。Yes,成了那幸运的2/10。

    来不及欣喜。正当我准备拿出自己之前整理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产品分析准备“临时抱佛脚”的时候,收到了第二条短信。

    令人窒息的操作。

    说实话看到“腾讯电脑管家”几个字,我心里真的是有点崩溃的。这个产品我完全不了解。

    虽说身为信息学子,却天生对技术不敏感,不会装系统、更不会修电脑,装个大信息必备的Multisim、Xilinx都要折腾半天最后还得请大佬帮忙的菜鸡,对这样一款PC机必备的软件,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了。

    至于它的产品定位、差异卖点、市场现状等等一系列背景情况,它目前有哪些功能,主要的用户群是什么样的,市场上对这样一款软件的评价如何,还有哪些尚待满足的需求,甚至什么是所谓的“预期量级”、如何去合理地估算并给出这样一个数字,更是一片空白。

    但是现在,我就要为它制定未来发展战略、设计新功能、进行预估和推广了。

    脑子里只剩下张惠妹的歌:

    “我想哭但是哭不出来·······”

    但是我成功完成了这个在第一瞬间的我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完成的很好。(这里大写地感谢一下等我定稿等到凌晨又接棒帮我肝PPT肝到夜里三点的大佬同志!)

    好到什么程度呢。

    不止是面试时隐隐感受到的到面试官很是赞许的惊讶和带着认可的追问:

    “你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功能”

    “你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办公痛点”

    “有多痛”

    有多痛…当时的我一脸懵逼。心里想:

    “大概···很···很痛吧”

    痛到面试结束后两个多月的今天,看到腾讯电脑管家推出的一个新功能。

    也许不是我走了狗屎运。是面试官看到了我的可能。

    当然,这一轮专业面不会只问你和这个PPT有关的问题,那也太友好了。快速追问完所有昨晚准备的东西之后,真正的面试开始了。这一轮一向是压力面,不管是之前看的的面经还是之后和面过的人交流,所有人的评价就是“追问追问追问,直到你投降或者他满意”。

    爸爸就是爸爸,压力面让你没有丝毫松懈的机会。

    一个小时后从房间出来,出了一身的汗,大脑却莫名兴奋,沉浸在刚刚面试的节奏里,激动难耐。连着给两个不同的朋友打了电话,把刚刚面试的全过程从头到尾各讲了一遍,才稍微平复了点。

    太刺激了。

    “面试结束感觉自己扶着墙走到酒店一楼大厅,突然接到一个广东深圳的陌生电话,忐忑着接听,传来对方严肃而平和的声音:

    “ZL你好,我是刚刚的面试官”

    说起我的总监面,感觉像拍电影一样。

    当天晚上又是差不多的时间,收到了参加第二天总监面的短信。

    腾讯的总监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聊人生”的boss面,而是加强版的压力业务面。这一面也是我在腾讯面试第一次过了预定时间还等了很久的,可见前面面的有多艰难和慎重。

    我的面试官是MIG事业群的总监,50左右的男子,说话很温柔很谦和,但是每个问题的力度丝毫不减。很多问题要比前一天的还要深挖,看重对用户需求的感知,并且很考验的你对产品是否真的理解。

    比如,你挑一个你熟悉的产品,我们来聊一聊。尽管我抛出了我准备的东西里最有把握的来应战,但对方明显认识比我深刻的多。每个问题都让人感觉有点难度,不是张口就能回答的,一步一步在他的提问和追问中,不断push自己快速地思考和整理,组织出像样的答案。

    这种压力面,不是心理防线崩溃的压力,不是有些公司面试过程中给你一种不尊重、不想听你再说下去的压力,也不是一昧的diss你的回答(当然并不认为这样做不合理,这也许恰是你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况,是这个岗位需要具备的应对能力)。腾讯的压力面更多是对创意和潜力的激发,在追问和否认中让你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得到令双方满意的结论。

    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教师,不停地设问、启发、引导,希望从你嘴里说出他心中的正确答案。要是得到的答案不太满意,会说“我觉得不太对,再想想”。

    以至于我有天在刷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时,猛然想到面试时和他讨论到的关于这个的一个问题,恍然大悟。夸张到想要立刻找到他跟他说“我知道你当时为什么不太满意了,我说的不对,正确答案是XXX”,这样的心情。

    哪怕最后不通过,我都会感谢他吧。在短短的面试过程中给我的考验和收获。

    面试结束感觉自己扶着墙走到酒店一楼大厅,突然接到一个广东深圳的陌生电话,忐忑着接听,传来对方严肃而平和的声音:

    “ZL你好,我是刚刚的面试官,刚才有一些问题忘记问了。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在家庭关系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和参与度,相比于高中生来说谁会更叛逆。如果让你设计一款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软件,你觉得它的核心功能应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相比大一大四的,你这个产品的核心功能对他们更有价值和吸引力。”

    问题很长,记忆中大概是这样。突如其来的加试,却并没有给人刁难或者压迫感,语气温和认真得像很真诚地想跟你讨论一个我正在思考的问题。

    来不及紧张或退缩,在对方开口后就深吸了一口气摩拳擦掌准备应战。

    (此处省略一万字···)

    后来我收到了HR面的通知,再后来在国庆小长假的前一天,收到了offer。

    这就是我在腾讯面试的全过程,很幸运,很刺激,很满足。

    第四章

    既然已经撞开了门

    为什么不进去看看呢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我的秋招已经结束了。但是十月,地产秋招热潮来袭,我又一次一头扎了进去。

    那段时间纠结到了极点。

    很多年轻朋友一致认为已经有了最好的结果。

    家里的长辈却如坐针毡坐立难安。

    有几天妈妈每天打一个电话,主旨只有一个:

    “别去深圳。”

    出去工作会遇到很多事情是你没办法想象的。

    你在那么远的地方生个病我们都没法赶到。

    那边竞争压力很大,你身边又没个亲戚朋友。

    你一个女孩子这么拼干嘛。

    父母都希望你能留在身边。

    各种话听了很多,嘴上坚持着,我的心里却也开始打鼓。

    有时候会觉得烦躁,不想再听下去。

    别再说了。

    再说下去我怕我会动摇。

    我能行吗。

    我不知道大家都会怎么做,在梦想和家庭发生冲突的时候。

    记得一位朋友说过,在不确定是不是梦想的时候,有什么理由离家万里呢。

    最终采用了让双方都妥协的方案:

    “我再试试地产,也许能留在江苏。”

    终面一开始其实就注定了结果多半是不通过,因为遇到这样的面试形式,而你不愿意去做挑战自己性格的事。

    地产其实投的不多,真正参与到面试的只有万科、融创、保利和仁恒。都简单的聊一聊。

    万科应该是我秋招中最大的遗憾。传说中的“彩虹七面”差了最后一个颜色。

    简历,笔试,群面,HR面,专业面,终面,体验之旅。止步终面。

    算是很有特点,万科的终面是压力面,而且是3对10的群面形式。事先让大家准备了个人风采展示环节:1分钟自我介绍、2分钟“大学期间最成功的事”、2分钟“大学期间最失败的事”。进去之前听到前面的反馈说,针锋相对,很压力,场面很凶残。

    果然进去后一坐下来面试官说:

    “每人计时三分钟个人展示,发言不设顺序,准备好就开始。”

    当时心里就凉了半截。

    这种形式需要“出头鸟”,但是习惯于“在平静中散发魅力”的我,在这种场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退缩。

    就在思考的功夫,一个同学已经“先发制人”,以优秀者该有的姿态开始了这场面试。

    后来我在“别着急,再等等”和“我准备好了,下一个就发言”的心态中,“抢”到了倒数第三个发言。

    开头劣势。

    然而这不是我此场面试中唯一一个错过的机会。

    这样的面试形式中,出于公平,面试官会随机点名发问,每个人都会得到1-2个属于自己的发言机会。如果能好好利用这次回答机会,就能在“平均”的十个人中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从而在这次面试中站稳脚跟。

    但机会和机会之间,是有区别的。

    一些相对来说有挑战性的问题,对面试者来说往往就是有机会“发挥”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机会往往会给在开头的自我介绍中最让她记住的人。这样的人数在10个人的群面中通常占到1-2,我们组是3。

    但我并不是那1/3。

    面试进程过半,我发现自己还没有这样的“好机会”。

    就在这时面试官说:

    “现在有两个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我事先不会告诉你们问题是什么,有谁想来试一试的。”

    如果有这样一个情况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

    当时的我做了选择沉默的“大多数”。

    终面一开始其实就注定了结果是不通过,因为遇到这样的面试形式,而你不愿意去做挑战自己性格的事。

    所有的机会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而我最大的问题在于在这样的状况面前,往往会犹豫不决。

    心里知道不成功的原因,当时却没有选择去突破和改变。

    所以叫遗憾。

    再说说融创。据说在地产有种说法——有一种营销叫融创的营销。面试形式大概可以评为最不按规矩出牌之一(大概仅次于有一家“密室逃脱”emmmm)。营销传奇线校招首轮面试,群面,“谁是卧底”。

    抱着就算面试不过也一定要去玩个游戏的心态参加了群面。

    虽说组里有一些不太熟悉规则的同学,有个兄弟更是开口第一轮描述就赤裸裸地让平民词曝光在所有人面前了,但不得不说还是挺有意思的体验。

    特别是有个哥们发言姿态全程是:

    “现在X号是全场身份最高的”

    “XX号又是我认的平民”

    “在我看清自己底牌的情况下·······”

    当时差点没忍住笑,恨不得一把握住他的手:“兄弟下来以后狼人杀走起?”

    不过故事到这里就没有后续了,二面撞上仁恒的终面,于是放弃了。后来听身边的朋友说融创营销线进终面的还是挺多的,虽说没机会参与不过还是一直保持关注哒。但是融创的营销不管是策划和案场,所有营销线统一都要从置业顾问做起,这也是自己当时犹豫的一大原因,因为我觉得我做不来。

    仁恒。因为实习结缘的公司,有着自己很喜欢也很敬佩的师傅、领导和同事,认识了一群优(di)秀(chan)的(quan)实(wei)习(lai)生(da)们(lao)。虽说相对来说规模和市值都小很多,但是有着极高的业内口碑、有着对自己的品质很认可的多年来一直经营有方的高端客户群,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算是走实习留用的途径,直接参加了终面,在经历了一番“坎坷发展”后收到了offer。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牵手。

    如果自己最后选择留在地产,仁恒将是职业路上一个不错的选择。一直是这样想的。

    最后是保利。也是地产让我在面试中注入了最多感情的。

    就留在保利该有多好,留在南京,这个离父母两三个小时的地方,一堆同学朋友扎堆的地方。

    保利的面试跨时很久,并且今年正式的面试环节之外多了【营销圆桌会】和【体验之旅】两个“交心”的部分,让你在 “不知不觉”中也经历了七轮面试。

    自古多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保利套路的成功之处在于,让你在这“不知不觉”中对它产生了感情。

    不管是圆桌会上和保利营销大佬畅聊、和小伙伴在吃吃喝喝完后打辩论,还是体验之旅和临时组建的“二保队”一起经历的一天之内走完从踩盘到汇报的“最后一公里”。

    都让我慢慢对这里的人和事建立起归属感。

    甚至让我 在为了完成这些小任务而忙碌的有些瞬间,开始忍不住想象自己未来在这里工作的样子。

    画面很和谐。也许经常加小班偶尔加大班,但是很舒服很安逸。实习时就接触过的、熟悉的工作内容,虽然繁忙但得心应手。

    以至于在真正拿到offer之前就开始抑制不住内心升起的想法:

    也许留在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留在保利该有多好,留在南京,这个离父母两三个小时的地方,一堆同学朋友扎堆的地方。

    终章

    这一篇章的名字叫“选择”

    是什么时候下的决心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当身边各种劝你的声音开始安静、父母也开始松口说“尊重你的选择”的时候,自己开始认真直面这个问题去静下心来思考了。

    行业、岗位、地域、薪资,也许都不是决定性的。

    重要的是自己心里的那个问号:

    我能行吗?

    突破舒适区的勇气不止在于迈开那一步,更在于能不能承受迈开以后可能面对的负面结果。

    迈开以后发现“原来我还有这样的潜力”自然是皆大欢喜的。

    但同样也有可能你发现的事实是

    “其实我根本就不适合”。

    到那个时候你有勇气面对失意、面对他人和自己吗。

    有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去重新开始吗。

    会有机会给你去重新开始吗。

    任何人都没办法给出肯定的回答。

    未来是自己的,没人能替你负责。

    但求无愧无悔。

    于是就这样寄出了三方,慎重而虔诚地。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技中一路腾讯大厦7楼”。

    我的秋招之旅全剧终啦撒花。

    其实还有一些“老生常谈”的秋招小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但为了保证这篇文章的整体性和高冷性(捂脸),还是不放在这里了。文中其实陆陆续续也说了很多,如果还有什么一定要说的将来有机会再写~

    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我们都辛苦啦!

    致分享此文的你和我,愿彼此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_^*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大版《一个女生求职的酸与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ck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