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孩子,不能爱得太满。
本文由钱志亮工作室授权转载 ID:qzlgzs
前段时间,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颇有感触。
在山东潍坊,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在街头找路人搭话,希望他们能帮自己的儿子找一份工作。
儿子已经在家待了20多年,期间曾干过一段时间保安,不愿干了,也不愿意再出去找工作,母子俩靠着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生活。
一个健全的成年人,不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人们常常把这样的成年人称作“巨婴”,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只能依赖父母,很难脱离父母独立生活。
像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而且往往还是父母自己调教出来的。
前几天,有位家长特别无奈地对我说:“孩子吵着要买一部8000多的手机,我没答应,他就冷战,不和我说话,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这个孩子我见过几次,不爱说话,经常捧着个手机在一边玩,到吃饭的时候,妈妈就会把饭送到面前,如果妈妈半天没盛饭,他就不满地问:“我的饭呢?”。
俩口子平日里很宠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能给的能做的,毫无保留,但如今,这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
每当看到这些无助的父母,都是忍不住感叹:父母爱孩子,真的不能爱得太满。
父母爱的太满,最容易导致三种结果:
1.孩子缺少独立
很多父母喜欢事事包办代替,其实,包办代替的潜台词是:“你没有能力,只能由我们替你做。”
曾在网上看过一位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一直到孩子上大学,还给他收拾屋子,帮他做饭,连孩子面试找工作,也要跟着去。
这个孩子向往独立,却又没有能力独立,最后把气全都撒在了母亲身上,一家人都痛苦不堪。
这就是父母包办最坏的后果,只要父母在场,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的几率很低,最终抹杀孩子学习的过程,折断他的翅膀,让他不敢不愿去独立解决问题。
2.孩子缺乏责任感孩子最先可以培养责任感的地方,是家庭。
但是在很多大人眼中,不让孩子干活是宠他,替孩子做事是爱他,结果孩子不懂得参与家庭的重要性,也不懂帮家里分担一些事情。
后台有位妈妈吐槽自己的老公结了婚却从来不参与家务,家里酱油瓶倒了都不扶,每天只知道躺沙发上玩游戏。
因为结婚前,公公婆婆包揽了所有的家务,结婚后,他依旧置身事外,指望着妻子打理好一切。
父母本以为是对孩子的爱,却间接地酿成了一出悲剧:他不懂为家庭付出的责任感。
3.不懂感恩
杨占禹在《时光录》中写道:“亲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感情了,除了爱与呵护,还应该有感恩。”
孩子如果不懂感恩,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中的地位太高。
因为一个人得到的东西太多,太容易,会越来越不满足,也不懂得珍惜。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要买手机的孩子,不仅不懂得体谅父母的不容易,相反,父母不给买,他还会觉得怨恨。
“ 我们都认为是这个世界亏欠了我们,使我们没有能得到幸福;在我们得不到幸福时,我们就把责任怪在最靠近我们的那个人身上。"
这个最靠近的人,就是父母。
不是为孩子做得面面俱到,才是好父母,相反,事事代劳的父母,反而更残忍。
在综艺节目《变形记》中,有个16岁的姑娘,妈妈会帮她穿衣,甚至给她喂饭,爸爸物质上尽量满足她,生怕她在哪儿受委屈。
这个姑娘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并且仗着家境优越,挥霍无度。父母明明很担心女儿现在这种状态,但还是忍不住去帮着孩子做这做那。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自己的孩子。
父母为自己的无私而感动,孩子却要为这种溺爱买单。
好的教育,不是父母帮孩子做了多少事,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完成很多事。这样,等到哪天,需要孩子自己面对困难与挫折,他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至于怎么做,很简单,尽量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独自承担他的人生,少替孩子走他该走的路。
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孩子离开父母,也能过得很不错。
- End -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https://img.haomeiwen.com/i5358426/11fb54643379693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