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笔记中粤三峡的描写,不但美句叠出,而且裁剪得当,行文如流水,值得细细品读。
自英德至清远有三峡,一曰中宿,一曰大庙,一曰浈阳。大庙介二峡之间,尤险狭,故尉佗筑万人城于此。汉杨仆先陷寻陕。姚氏云:寻陕在始兴三百里,地近连口,即此。
开篇简介其名,简介其史。大庙介二峡之间,炼句。由于描写风景的性质,必要内容的介绍,似无太多可出奇之处。这是文章性质决定的。因此,简介的极为精炼,是后面洒脱写作的必要。
然其险,盖与蜀异,蜀三峡其险在滩,粤三峡其险在峡。自皋石山而下,危峦峻巘,为铁步障,为玉屏,凡数百里不断。
与蜀三峡的比较,精炼明了,有广告词的意味,一下子能让人记住粤三峡。后一句顺势写大景,勾线条,为XXX,为XX,双叠用词,气势瞬间而出,似长镜头写远景。
其在中宿者,有南北二禺。南禺峰三十有六,北禺少其四。峰峰相抱,一水萦回,而出水如环肉,北禺为之好,而北禺之山且憩,南禺之山且行。
峰峰相抱,一水萦回,绝美。而出水如环肉后不知是否有脱句,前后意思有较大波折。北禺之山且憩,南禺之山且行。此句亦如属三峡之对比,精炼而有意。
行而南,以东至广州为白云诸峰,又东至海上为罗浮。其憩者耸而为峰,两两壁合,镵锐绝特,望之若攒玉插天。其下苍磴屈盘,箐丛茂密,临危飞石,与古木互相撑拒,往往有崩陷之患。盖粤山之第一险。
以上两段为分写细景。分写中也是层次叠进。上一段的“憩”与“行”,即是下一段展开的内容。“两两壁合,镵锐绝特”等描写的句子又与上一段在句式上呼应对仗,不但句子优美,行文也是极为严密。
南禺路陡绝,挽舟者率从北禺,衣钩笮罣,乍却乍前。至浈阳,路益紧束,彼此绳索相牵,腾藉而上。踝血沾溉利石,往往至剧。
此段为“行”,为突出三峡之险奇,在行的部分,重点勾勒纤拉渡船的场景。“踝血沾溉利石”,细致刻画,仿佛给了一个近景的特写,一下子忖托出“行路难”,毕竟,险在北禺,有关于险的美好描写都已经用尽,若在南禺描写中,一样拉长镜头,那就单调了,如果说南不如北险,则漏气了。用一个细节特写,完全避开这些,足见高妙。
《南越笔记》虽成书较晚,但这段粤三峡的描写手法极其成熟,句式优美,层次叠进而分明,是不可多得的风景描写典范。
风景游记类写作,由于内容的说明性质,不但不容易出彩,反而特别容易沦为记流水账。如何把握好写的内容与情怀相合一,如何安排推进描写,又如何遣词造句,裁剪风景。或许“粤三峡”一文都可以有所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