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手机应用分发市场都被巨头垄断情况下,如何才能夹缝求生呢?笔者就跟大家一起聊(xia)聊(che),怎样利用野路子做出差异化。
应用分发,或者说手机应用商店,在整个移动互联网中可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早期是以91助手、豌豆荚为代表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及手机厂商应用商店崛起;到后来巨头开始发力,独立第三方应用市场时代终结,最终形成百度、腾讯、360、阿里四大分发渠道争霸;
以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及各个手机厂商应用商店的竞争下,应用分发这块蛋糕早已被蚕食的所剩无几。那么笔者就与大家一起探讨下,那么怎样才能夹缝里生存,并且在巨头嘴边搞到些蛋糕残渣...
垂直细分下的应用分发
与各大主流应用市场偏大众化的内容不同,我们只抓“工具辅助”类软件做内容。
主要为两类:
生活向的趣味小软件及各种冷门功能性软件(如表情包生成器,反向录影);
使用起来有技术门槛,但是可以带来更强大功能的软件(如幸运破解器,XP框架);
目标人群
所谓内容决定用户,根据以上的内容定位,我们的用户主要分为两种:
猎奇用户,喜欢寻找神器小软件;
玩家达人,追求黑科技软件及通过技术性操作带来更多便利的用户;
应用分发的“长尾应用”
以豌豆荚为例,有数据显示,豌豆荚收录超过260万款app,但是基本上人们用到的只有三四十款,大量应用无法得到曝光机会,因为那些数量很小的所谓的头部应用已经占据了全网55%到60%的流量份额。长尾效应在移动应用市场十分明显。
所以我们主要抓住的就是这些长尾应用,这就在内容上与主流应用市场很大的不同点。
联想&唤醒
想一下,你一般什么情况下会打开应用市场呢?是不是一般是出于某种需要,或者明确知道要哪款APP的情况下会去打开应用市场,这样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去做的。
So,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户打开动机并没有明确目的,而是做类似于信息流内容型产品用户的打开动机:
我并不知道我想看什么,我只是想看下有没有我想看的。
我们把用户分为三种类型:
1、知道自己需求,也知道需要的APP;
2、知道自己需求,但不知道用什么App;
3、不知道自己需求,也不知道用什么APP;
前两种用户基本都可通过搜索、精准式分类及排行榜获取应用,这也是传统应用市场的基本功能,再做此功能不具竞争力;我们主抓第三类人群,不做精准式分类,主做工具推荐机制,用户无目的性的浏览内容,看到APP后联想(唤醒)自己的隐型需求。
比如,某天我刷到名为“Snapseed”(一款强大的照片编辑工具),相比市面上的照片编辑软件而言,功能更多更强大;想到自己平时有喜欢拍照的习惯,虽说现有的编辑工具可以满足自己大部分需求,但当发现这款看到更强大及优化效果更强的软件时,马上就开始下载体验了。
这种需求并不是显性的,就是说我知道我缺少什么,我要什么;而是阴藏的弱需求,看到之后才会联想到的。当有了一次联想弱需求的体验时,用户没事的时候就会像刷微博一样去刷应用,以求发现更多的有趣软件...
小结
因为内容限制,注定了用户量级并不大,只是一个“小而美”的功能点。
当然,以上全部都是笔者的主观臆想,有不同观点的小伙伴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下~
第一次撰稿,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指出,十分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