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自己的事。
第二件事:别人的事。
第三件事:老天的事。这三件事划分了人的界限。
但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潜意识里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很是模糊的。
特别是亲戚、朋友之间,通常打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不自觉的干扰了别人的生活而不自知。
更有甚者,让别人反感厌恶也不知道。
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界限感是必要的,它能让人们的相处更和谐。
西方有句谚语: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它的道理和“你送我一车苹果,但我只想要一个雪梨”的道理差不多。
有一些人,总是喜欢以己度人,自己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便认为别人看到的也一样。总是以为自己想要的,别人也想要。
但其实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因为你给别人的,也许恰恰正是别人不想要的。
黄姐就是这一类型的人。她总是用她的想法和条件,要求她的家人去这样做或那些做,弄得她们家人有时都不想理她。
有一次,黄姐单位因为工作调动,空了一个岗位。她硬是想要叫她的妹妹黄二姐做兼职。当时黄二姐也正在从事另一份工作,虽然每天工作时间才六个小时,但同时还要兼顾做家务,照顾小孩,所以没有答应黄姐。
黄姐大发雷霆:“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你看你,一个月就那么点收入,两个儿子以后上学还不得花钱,不多做一点,以后怎么办?”
可她没有考虑到,除了工作,黄二姐还要兼顾家庭。
黄二姐说:“自己的事,我自己清楚,做不做得我自己心里有数。儿子的教育我也有准备呀。”
作为一个成年人,黄二姐当然也有自己的考虑啊,黄姐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责骂,害得黄二姐一个月都不理她。
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过犹不及。
也教育我们把握适度的艺术。
马克·吐温是美国国宝级的大作家,有一次,他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刚开始时觉得非常精彩 ,就打算捐出身上所有钱;但10分钟过去了,演讲变得枯燥冗长,他有些不耐烦了,就打算只捐出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没完没了的演讲让他决定一分钱都不捐。演讲终于结束 了,满腔怒火的马克·吐温不但没有捐出一分钱,还从捐赠的盘子中拿走了两元钱。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明白了过犹不及的道理,要学会把握适度的艺术。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一样,也要保持适当的界限,超过了界限,也会引发别人心理上的不耐烦或逆反的。
适度的关心家人可以增进彼此的亲密度,但是过度的关注,甚至强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那就成了干扰别人的生活了。
还是那个黄姐,她们家人做什么她都要干涉,统统当家人没有自主权,弄得她的家人对她就很反感。
因为黄姐的弟弟黄强买房的事,也是闹得很不愉快。
因为黄强也知道她姐的为人,所以买房的时候没有告诉她,等她知道的时候,黄强已经办好了手续了。
黄姐是这样说黄强的:“买什么房啊,家里这么多房还不够你们住啊,两个儿子上学还要花钱,不留着钱给儿子读书,乱花什么钱!要买也等儿子毕业了才买啊,我这都是为你们着想,为了你们好。”
黄强听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干脆就不理她。后来黄强对我说:“很庆幸我不让她知道就买了下来,不然的话,我那房子被她一闹腾,肯定买不成。”
唉,别再用“我为你好”来干涉、绑架别人的生活了,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
也许,你需要的,
刚好是我想放弃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