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团收购摩拜新闻出来之后,一位叫王耳朵先生的所谓青年作家,写了一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韩寒发长微博怒怼:除了标题不严谨,还在贩卖焦虑,制造恐慌。
紧接着,这位先生又写了一篇《致大V韩寒:你可以衣食无忧,但千万别教年轻人不焦虑》,连我这个逻辑性不强的人,看到这样的文章都感觉破绽百出。
原本我不排斥鸡汤,首先鸡汤根据功能大致可分为几类:励志、抚慰、合理化等作用。并且每个人对于鸡汤的定义也不同,而在我看来,任何脱离自身生活与体验的话语,大概就成为鸡汤。但如果是毒鸡汤+标题党,就真的很毒了,在这样一个节奏飞快,处于应激、焦虑的社会环境下,这类文章往往很容易把人导向负向的共鸣。
也就是跟原来的成功学一样,曾经被新周刊成为毒瘤。它对某些人群也许有用,能某种程度提升他们的目标感、执行力。但总的来说,成功导师会告诉你,成功自有方法,你如果不成功,要么是你方法不对,要么是你不够努力。并且在他们的系统里,对成功的定义,就是车、房、美女等,这就如同没有根基去建高楼。
两年前跟七哥行走峨眉山,其中有一位同行伙伴是天使投资人,另一名刚踏入社会工作、还没存款的驴友向他请教资本运作时。他回答,你先踏踏实实找份工作,你得先自己做实事挣到一些钱,你知道钱什么感觉后,你才能做投资这些虚的事情。
这位天使投资人,首先他是富二代,在年轻时已经对金钱、资本已经有一定了解和把控了。他的建议是负责任的,告诫刚出来的青年人要一步一个脚印。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性格特征不仅相同,所谓成功更是一个众多因素凝聚而成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因,一定会产生某一个果。
毒鸡汤、成功学等这些学说,有时就如同要把一个没有积蓄的年轻人,激励成为投资人,可能吗?
如韩寒说的:创业不等于发财,创业大多是挫折与失败,尤其是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创业基本也就是九千九百九十九死一生。如果你只是不想朝九晚五当员工,这个社会也有很多道路可以走,未必都要当老板。
在大理跟静姐闲聊时,也谈到现在资讯过剩,我们真的需要顶配的过滤系统,才能百毒不侵。如果我们没有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很容易就被一些三观不正的文章给带偏了。太多的文章为了写出10W+,不惜在标题、内容上添加一些夸张的词句,有的甚至因此产生曲解。
而这位王耳朵说的好像人要保持焦虑,就可以达成目标一样。而从他的文字中,已经感觉这种焦虑不是适度,而是过度了,并且大部分言论都是在对物质的欲求不满,以及举了一些周边人或新闻报道,因为买了房子从此过上幸福的日子。或者工作、经济压力,而一蹶不振或自杀的。
看完之后,感觉韩寒说他不光光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制造恐慌。这句话的形容完全不为过。为人生备份,未雨绸缪,这我不反对,但焦虑与成就,中间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正好相反,我认为人在放松的时候,是更有创造性,是更能让事情得到推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