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综合征和老年人健康问题对其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的影响更大。在以治疗专科疾病为目标的现代医疗模式中,这些老年人的困境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
衰弱离您有多远
也许很多老年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我身体一直都很好,没有慢性病,可是退休10年了,感觉体力逐渐下降,体重莫名其妙地减少十几斤,睡眠也不好,总觉着乏力,可是检查又没有问题。这到底是怎么了?这就是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越来越容易出现的衰弱综合征,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老年综合征之一。
什么是衰弱综合征
“老”是正常的生理过程,而衰弱则与疾病、体能下降等有关。衰弱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力量和耐力下降、生理储备功能降低、对抗外界应激能力减弱为特点,较小的刺激就可引起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
那么,导致衰弱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1.多病共存
躯体疾病是衰弱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合并多种疾病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7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5种常见慢性病的概率高达80%,而这正是导致老年人衰弱的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2.年龄及性别
年轻人比较容易恢复至相对健康的状态,而这种能力会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衰弱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并且,女性较男性更容易衰弱。
3.营养不良和摄入营养素不足
营养不良是衰弱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日常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营养评分较低和摄入营养素缺乏的老人,衰弱发生率会增加。
4.药物
在老年人群中,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可增加老年人衰弱的发生,不恰当的用药也可引起衰弱。
5.精神心理因素
老年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与衰弱密切相关,焦虑、抑郁可增加衰弱的发生。
忽视衰弱会引出更多问题
衰弱老人可有以下一种或几种临床表现:
一、非特异性表现,疲劳、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和反复感染。
二、平衡能力下降,平衡功能及步态受损是衰弱的主要特征,也是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衰弱状态下,即使轻微疾病也会导致肢体平衡功能受损,不足以维持步态完整性而跌倒。
三、波动性失能,衰弱的老年人会出现日常生活能力的急剧下降,原先可独立完成的日常活动变得困难,甚至需要他人照顾。
衰弱能预防吗
实际上,对于老年人衰弱而言,防要远远胜于治。老年人可以从运动、营养支持和药物干预三方面预防衰弱的发生。
运动
有氧耐力运动:中等强度,每天30分钟,每周5天;或高强度每天20~30分钟,每周3天。推荐快走、慢跑、游泳和网球。抗阻力运动:每周3~5次,每天8~12组,包括爬楼、哑铃、拉弹力带。平衡训练:每周2次,每次30~60分钟,例如单腿站立、瑜伽、足尖足跟直线行走、太极、舞蹈等。
营养支持
补充富含亮氨酸的必需氨基酸可以增进肌容量而改善衰弱状态。当血清维生素D水平<100nmmol/L时,每天应补充800U的维生素D3,以改善下肢力量和功能。每天应保证2~3小时的户外运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动物内脏、蛋黄和奶酪等。
合理用药
减少多重用药。
尽管衰弱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疾病,其病因也未明,但及时发现老年人的衰弱状态,尽早干预,可以减少跌倒、失能、入院等风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以及控制医疗费用增加。如果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到老年科门诊咨询,关注健康,远离衰弱。
跌倒 不可小觑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很高,后果严重,被称作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头号杀手”。跌倒事件一旦发生,很有可能使老年人生活发生转折性的变化,使老年的人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给老人自身及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然而,跌倒是可以被预防的。认识跌倒的风险,重视跌倒的后果,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因跌倒而住院的老年人中,因自身因素跌倒的约占45%。这些因素包括:步态和平衡障碍、肌肉力量减弱、视/听力障碍、前庭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痴呆、药物影响以及一些疾病合并的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等。此外,外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环境中障碍物的存在、光线不足、衣着鞋袜不合适等都会引起跌倒的发生。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在生活中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那些“急性子”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动作节奏都很快,但他们自身的协调性和平衡状态早已不如从前,很容易造成意外跌倒事件。特别是在老人起床改变体位时,最好做到“三个30秒”—— 醒后静卧30秒,完全清醒再起身;缓慢起身后床上再坐30秒;床旁站立30秒后再进行行走或其他活动,可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
坚持参加规律的锻炼
规律的、强度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促进。这些改善都可减少跌倒的发生。适合老人的体育锻炼包括太极拳、散步、八段锦等,对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均有良好的作用,还可以改善老人的平衡能力。
重视跌倒造成的髋关节骨折
将近300万的大样本人群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髋部骨折是因为跌倒引起的,而在这些髋部骨折的患者中,又有25%的老人非常不幸的在6个月内死亡了。为什么与其他部位的骨折相比,髋部骨折的后果会如此严重呢?一方面,是由于髋部骨折后必定会影响老年人的行动,导致老年人卧床不起,随之一系列的问题会接踵而来。另一方面,髋部骨折不容易愈合。因此,提醒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一定要引起重视。在生活中可以借助髋部保护裤来减少跌倒导致的髋部损伤。
肌少症让老人更易摔倒
肌少症,又称肌肉减少症或肌容积减少,是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肌少症会对机体的力量、代谢率、功能等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肌少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很高,表现为上楼梯或从椅子上站起身时受限,增加了摔倒风险,进而可能引起骨折,甚至残疾。因此,我们要重视老人肌少症,及时筛查、发现,早期干预,降低发生跌倒、骨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50岁以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慢性肌肉丢失估计30%,80岁以上丢失约50%。这与老年人体内合成代谢的激素减少、肌肉合成减少有关。年龄相关的肌肉量及性能下降在很难避免,同时,体力活动的减少会进一步促进这一过程。研究显示,即使健康人在饮食充足的情况下,1~2周的卧床休息或类似程度的运动限制也会导致大量肌肉质量和强度的丧失。老人安静久坐的生活方式、长期卧床等会引起肌肉的丢失。此外,饮食上的不足,如蛋白质、维生素D摄入不足也会导致肌肉质量减少和功能下降。
生活质量下降
提重物、长时间走路或站立等活动受限,活动能力下降,降低生活质量。
增加死亡的风险
老年人过快出现四肢肌肉减少,体重指数下降,死亡率会随之增加。
防治要靠营养和锻炼
老年人若出现行走速度变慢、行动迟缓、拿不起东西、特别容易疲劳等,需要警惕肌少症可能,目前肌少症缺乏自我筛查的量表及自我诊断标准,小腿腿围可能是对肌少症诊断的一个敏感指标,若低于31cm。要高度怀疑肌少症需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营养干预和抗阻训练是防治老年性肌少症的有效方法,可以贯穿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
饮食方面,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并不比青壮年少,至少每天达到1.2g/kg,以鱼禽蛋瘦肉等优质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来源,鉴于老年人一般进食量偏少,难以完全达到蛋白质每日需求量,可以酌情额外选用“乳清蛋白”作为蛋白质补充剂。老年人若能在普通饮食的基础上,每天补充10g~20g乳清蛋白,不仅能补充膳食蛋白质的不足,还有益于防治肌少症。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老年人户外活动少,接受紫外线照射及维生素D合成能力均不足。提高维生素D摄入,对防治老年肌少症、骨质疏松及预防跌倒有很好地作用。
若想要增加肌肉强度、大小和持久性,需要进行抗阻训练。循序渐进的肌肉训练可能是提高肌肉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包括使用哑铃、杠铃、拉弹力带、健身器械运动等。
关爱老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