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由电影<聚焦>联想乡村幼儿教育

由电影<聚焦>联想乡村幼儿教育

作者: 极光追寻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05:00 被阅读14次

      昨晚和老公在烂番茄上找电影,发现了这部排名靠前的15年的电影,spotlight.电影讲述的是90年代末,一个环球时报旗下的报纸来了一位新领导, 凭着职业新闻人的敏感嗅觉, 他要求该报纸的spotlight小组深挖一段陈年往事. 这段往事被报道过,但很快被忘记. 当地一位神父对一家人的七个小孩有长达两年的性侵. 当这家人的家长发现并控告该神父, 却被要求私了. 该神父又被调到其他地方,继续着他的罪恶. 不知道为什么, 当地人包括新闻媒体都未对该事件足够重视. 在新领导来临之后, spotlight小组的4位成员,开始了一段调查历程, 并最后发现当地至少存在87名这样的神父, 他们有恋童癖. 而他们的恶行天主教组织早已知晓, 但依然视而不见. 在spotlight经过数月的艰辛调查采访和深入了解后,对该事实及天主教组织的系统错误进行报道, 引发一段"革命". 这部电影可以发掘的地方很多很多, 估计每个人看了都有内心很深的感触.

      最近有一个流行词,叫"原生家庭", 网上很多人讨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而这事实上是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一生影响的一个方面. 儿童的成长经历对人的一生有着难以想象的作用, 对一个人性格,习惯,价值观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有的人身上明显的闪光点或者缺点, 或许你都可以从他\她的童年经历中找到根源. 曾经看过一句话: 一个人一生所追求的幸福其实就是他童年的梦想. 在电影中, 这些神父专门挑什么样的小孩下手呢, 家境贫寒或者多子女的困年家庭. 这些小孩的家长可能经历有限,可能认识不够, 也可能将神父神化, 觉得他们是上帝派来的人而倍感光荣. 其中一个幸存者(童年有过被神父性侵经历而艰难生存下来的人)的一段自述就是这段可怕经历的真实描述.

    这位性侵者的自我剖析是对一个过去的自己的审视, 他在长久的黑暗挣扎中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是的, 那不仅是性侵, 那是对精神的控制,对信仰的掠夺. 这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发生的武汉理工的研究生的悲剧和三色幼儿园的事情. 陶崇园的事件半个月前还讨论得比较多, 现在已经没什么消息了, 事实上关于这一点spotlight也有从新闻角度的深入思考:如何让一个新闻不仅是短暂几天的茶余饭后, 而是成为引发"改革"和后续深刻改变的新闻. 这里暂时不讨论了. 陶崇园从农村出来,, 父母应该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出身, 一家人对教育很重视. 一定从小就教育陶崇园:读书很重要, 考好大学很重要, 文凭很重要, 要尊重老师, 老师的话一定要听, 这种. 老师去让他做的事情他从来没说不, 老师对他一开始的关照,让他以为受到了无比的恩惠, 老师的许诺让他开始对未来有很多憧憬. 是的, 他被老师一手调教. 从某种角度, 陶崇园对导师的信仰和新闻中11岁小男孩对神父的敬仰是有相似之处的. 尽管陶崇园已经长大成人, 并经历了长达15年以上的系统教育, 可是他对老师的理解依然与小时无异. 他与童年时的自己最大的区别或许是能够说明自己的挣扎和不满, 但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意见依然是忍让和尊重老师. 

    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时的乡镇教育是有一点混乱的. 笔者小时所在小镇中心小学一个班级有70人以上. 那时的老师层次参差不齐, 小时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和整个小学时期的数学老师都是顶职的. 所谓顶职也就是子承父业, 在父母退休后, 子女去"继承"那个岗位. 这些老师的水平很难说, 但一般都没有经历过职业的培养, 特别是对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的关注点完全不了解, 甚至在道德水平上也未有过很好的筛选. 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老师是这一地区老师中素质相对最低的. 可是, 难道小学的教育仅仅是教识字, 教100以内加减乘除, 教一点自然知识, 教画一朵花这么简单吗? 不!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是教育的开启和关键, 所涵盖的内容也是博大精深. 一个好的幼儿教育者可以彻底帮助一个小孩,改变她的人身, 同时, 也能毁灭一个小孩, 改变他的人生. 

    笔者的童年相对来说不算不幸运, 我很幸运的成为成绩比较好的那一群, 老师并没有怎么为难过我. 甚至我遇到了一位很善良的老师, 她对我的帮助改变了我, 让我向着越来越自信的道路发展. 可是, 万一, 我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呢, 万一我的成绩并不好呢, 那我的人生是否截然不同. 记忆中我依然经历了一些心理阴影事件. 小学时写数学作业, 有一道题挺难的, 可是通过努力我还是写出来了, 第二天数学老师说班里就少数写出来, 我是其中的一个. 这本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老师却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子, 质疑我是抄袭的. 当时的我一定尴尬万分以至于现在依然感到尴尬和屈辱. 三年级的时候被班主任选做班长, 我很开心, 后来数学老师也就是刚才说的这个老师, 走进班级, 嘲讽地脸看着我,然后悠悠地说一句: 这个班的班长一看就没有隔壁班的班长神. "神"在我们当地是指一个人聪明机灵. 小时候看起来笨笨不善言辞的我是与这个词无关的. 但一位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子嘲讽一个小朋友难道不是很过分的事情吗? 当时的我也一定羞愧自卑和难过到无以复加, 以至于成为羁绊我多年的魔咒, 让我的自信心和尊严大受打击. 这仅是我个人的案例, 我所见到的别的小朋友受到的语言和肉体上的折磨其实是远甚于我的. 有的老师非常严厉崇尚体罚, 看起来年轻文静的女老师,可能是个体罚学生的恶魔. 有的老师喜欢用语言讥讽学生, 似乎用这一招可以让不喜欢的小孩对自己害怕和顺从. 有的老师喜欢让班级的小孩孤立另外的小朋友, 这些小朋友可能家境不好,可能成绩不好, 可能比较不机灵,也可能长得不好看, 也可能太淘气, 也可能单纯地被看不上眼而没有缘由. 我甚至亲眼和班级里其他很多同学看到老师在一个女生的脸上写"丑"字.

    这些童年阴影事件想必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在童年时代, 经历非常有限的小孩是很容易将一个老师的评价看得过分的重要的. 每个小孩都是敏感的小天使, 成年人无意中说的话做的事情, 都是小孩眼睛中很重大的事情. 尚未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之前, 一句打击可能让小孩彻底丧失兴趣和信心, 一句贴标签的话可能真的成为一生的标签.  更加不幸的是, 父母的经历也非常有限, 他们可能不擅长观察小朋友的性格变化, 可能偏执于成绩的重要性, 可能有错误的崇拜老师的倾向, 还是教导小朋友对老师言听计从. 甚至很多父母自己就是那个可怕的第一位老师, 用非常不合理的方式来教育还未成长起来的内心脆弱敏感的小朋友. 

    最近喜欢逛天涯, 发现很多人都喜欢对人"贴标签". 没钱没房的是"屌丝", 没事业的是"loser", 长得不好看的是"土肥圆", 条件不好的不是"良配", 而有钱人则可能引来尊敬的话语和崇拜的目光. 种种很负面的标签真是让我倒吸凉气. 这种很片面的价值观是何时开始形成的呢, 是来自童年老师和家中的不良引导吗?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千万种可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扬长避短, 引导一个人去发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体制的东西暂且不说, 只说对幼儿的教育了. 笔者认为每一个人都应重视童年的教育和引导, 对小朋友的循循善诱和鼓励, 可以让小朋友更加自信和有主见. 反之, 会打击他的自信, 磨灭他的勇气和好奇心. 对于小朋友更是不能随便贴标签和下结论, 单一价值观的灌输(比如读书是最重要的事情, 成绩好的小孩才是好的小孩,,老师和家中长辈说的话都对)也是很不合理和不恰当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电影<聚焦>联想乡村幼儿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et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