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是什么改变了你

是什么改变了你

作者: 玒韵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15:28 被阅读0次

    一、

          朋友聚会,老朋友好久不见,去之前自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与喜悦,早早起了好好打理了一番,也好留给大家一个好印象。去的路上,种种往事浮上心头,多么纯真的友谊啊,真是想抓住时间的尾巴,拖着他倒退个十年。

          来到餐桌上,才发现真的时过境迁,过去的真的过去了。特别是曾经特别斯文安静的小马,现在是只能看见他两个大鼻孔的马总。我不禁慨叹,岁月真是个神偷,偷走了过去的自己,更偷走了岁月深处的那份纯真,留下的仅仅是各自廉价的精明。

    二、

          回来后,伤感之余,不禁自问: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姑且从以下几个角度略加分析。

    1、生存需要。

          我们都在这世界上存活,我们都得生活,要生活就必须得工作。而现代化的社会有各种工作,搞销售的至少不会孤言寡语,做财会的想必也不会继续马大哈,做科研的肯定心思细腻严谨。不同的职业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需求,所以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什么时候该怎么说话、怎么表现,甚至怎么微笑。我们在追求工作成绩的过程中不断积习,也就自然而然的改变了自己的性格。

        朋友小方,上学时性格内向,一天不过三句话。可几年下来,和他交谈,不出十句话能将你忽悠个神魂颠倒。原来,他在毕业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推销保健品的工作。起初,见到客户连舌头都捋不直的他,业绩很不理想。一次次的失败,眼看着饭碗都要丢了,他强迫自己改变。说出来确实让我们吓了一跳。这家伙竟然每天起了个大早,跑到公交上从南路坐到北路,给早上买菜的一群陌生老奶奶讲故事。我不禁佩服这哥们儿决心。终于,在一次次突破下,他从即将被炒鱿鱼到销售冠军,又干到了销售经理。

        不可否认为了生存,好多人改变了太多。变得时时奔走,变得心口不一,或者变得格外优秀,让人刮目相看。

    2、群体影响

          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形象的给我们阐释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之大。

          现在的父母总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好的学校,好的班级学习,有的甚至不惜重金。为什么?一位中学老师说出了其见解,我颇为赞同。概括起来就两个个字:“学风”。“对高中来讲,其实普通学校的老师和名校老师教的差的并没有多少。”他如是说,“其实就是一个环境问题,在一个学风较差的班级,一个再自觉地人,看到同学在玩,精力恐怕并不能百分百集中。还有很多时候,比如临近考试,本想好好复习,可大家总是以放松为由玩耍,自习就没了,又比如少数服从多数,‘真理’这个时候就是在多数人手中的了。”并不是说放松啊什么的不好,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决定这条路的不应该只有成绩,还有做事的方法与态度。 

          当你发现人人都和自己不一样时,作为群居动物的人,便会不自觉地思考自己是不是不合群,是不是不对,以让自己融入社会群体。由此,人的性格会发生“匡正”,将小路匡正到大路上去,一伙的认可。

    3、主观改变。

          人之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便是有思想。在不同的环境影响下,每个人都构建了各自独特的思维体系,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路径。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观察会滋生出其独特的体会,所以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自然也就改变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举止言行。

          同样是一个失恋,有的女孩会认为这世界的男的都是渣,而另一些则会庆幸你的不娶之恩,天涯何处无芳草,老娘肯定找更好。这与人对内心活动的主观控制是离不开的。对于失恋,没有人会那么轻松。而后者的心中有一种极为积极的暗示:我要乐观,我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不依赖任何人,我要开开心心的。所以他能够在第一次的苦痛中较为容易地走过来。

          我们在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中,看到别的人和事,往往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的善与不善的标准,不可否认是应该与社会环境一致的,是道德和法律的共同认同。但是这中间有一个认识过程。就像吃的食物中的营养选择性吸收一样,人对外界的普遍道德规范是有选择的。就如面对一笔巨款不法之徒躲不过内心的贪欲,选择了违背公认的道德准则,而是选择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谎言为自己的恶行正名,从而招致世人唾骂。面对一个十字路口,一个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与他的思维方向关系极大。

    4、表现原理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查理德·怀斯曼在其著作《正能量》中阐释了心理学上的表现原理。他可以这样被解释:人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表现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

          “表现原理”最早在十九世纪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在观察人的情绪和行为的联系时提出了疑问,人们素来认为人现有情绪,再将其表现出来,那么如果直接将其表现出来会不会拥有逆向的结论?例如一个人看到一头熊,受到了惊吓所以他会跑开,那么会不会是你跑开,所以你拥有惊吓的感觉?

          詹姆斯·莱尔做了著名的一个实验。他邀请志愿者来到实验室,分为两组,分别作微笑和皱眉的动作。因为这个实验中情绪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他告诉志愿者这是一个研究面部神经电极的实验,让实验者报告自己的情绪变化。结果显示,作为小表情的一组实验者明显感觉自己变得快乐了起来,而另一组则感受到了负能量。这直接证实了人的面部表情不仅可以表现人的情绪,还可以创造出人的情绪。

          这种假说后来相继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证实,表明表现原理确实成立。

          当一个人穿上一套笔挺的西装,他的潜意识会让你觉得你更有精神,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拿起了武器,它的潜意识会告诉他你要准备攻击了,所以他更容易动武;当两个人发生亲密接触,它的潜意识给他一种亲切感,于是人们见面握手拥抱……

          种种现实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会被我们的行为欺骗,产生与之相匹配的情绪来维持身心的一种平衡。这种改变来自行为,来自表现。情绪、修为是可以被创造的,这给我们改变自己,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三、

          尽管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需要融入群体,为此难免要做出一些改变。只愿在世事面前,我们能保持一份纯真,一份坦然,一份正能量,让自己活得精彩,活的充实。不管哪种改变,我们都得快乐,

          改变更不可怕,怕的是在改变中迷失了方向和追求,迷失了自我。好多人追求事业,放弃了原有的自己,表面是精明了,成功了,然而快乐吗?

          笑笑吧,所有的苦痛都是暂时的,快乐才是人永恒的追求。当你嘴角上扬,你便是快乐之神眷顾的幸运儿。

    文——会思考的马桶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什么改变了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fu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