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粥左罗老师的《学会成长》一书,学习到变量思维。
粥左罗老师说推动事物变化的东西是什么?他认为是变量。
其实,变量是相对于系统而言的。
一个系统内部有各个要素,以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
比如说一个运行精确的钟表,里面有各种齿轮零件,它们是这个系统的要素。有一个发条,扭动它之后就可以给它蓄力,使得钟表转动起来。
这就是通过改变变量,使系统发生变化。
很多东西都可以看成系统。
例如,一个企业,也相当于是一个系统。它的内部有各个部门,企业,员工,老板,相互协作。
外部还有客户,市场,供应商,以及政府等各个要素。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内部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动,比如说最大的客户倒闭了,那企业的收入就会下降。
这样又会引起一连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说公司调整经营预期,裁员,降薪等等。
作为在系统中运行的个体,如何获得最大的发展?变量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
比如说你和另一个同事一起竞争公司的部门经理。
你们每天拼了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维护好同事的关系,跟领导每天沟通汇报。
但是无论你做什么。对方都能跟进。
在常规的维度上面,双方的竞争很难拉开差距。
但是某一天,你抓住了一个抖音兴起的行业机会,把业务做上线上,一下子把业务量翻了好几倍,而且开拓了一个新的渠道。
这个就相当于是找到了一个发展变量,这个变量让你脱颖而出。
和对方不在同一个维度开始竞争,你把他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升职加薪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01
之前上一堂的创业课,老师讲过一个名词——红利。
什么叫做红利呢?他说是短暂的供需失衡。
在一个系统内部,由于很多人还不知道,对手还没有入局,这个时候你发现了一个流量的洼地。
也就是供给小于需求。
这样,你投入所有的资源进去做,可能为你的业务带来一大波的增长。
举个例子:
之前公众号刚起来的时候,做自媒体的人还非常少,如果你做的比较早,就能吸引大量的粉丝获得很大的流量。
甚至建立起自己的ip,获得长远的发展,那个时候能坚持做下来的,基本上都成大中小IP了。
但是随着入局者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进入。
原来平台鼓励人员进入,规则就会慢慢改写,竞争会加剧,流量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
你获得的量也就越来越少,慢慢进入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去年的时候,微信的视频号开始发力。很多人都入局。今年年初的时候更是有大量的做短视频的自媒体从业者进入。
我比较好奇,也进去做了一段时间,赚的钱不多。
因为我进入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特别是对于纯搬运的这种模式来讲,很难继续走得通。
但是做的早的,因为视频号缺少短视频,缺少内容;而且是面对新的三四线城市中老年群体这样一波没有被互联网耕耘过的用户。
他们从抖音上快手上搬运视频爆过的视频,然后选中相应的商品带货,短时间内有人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入局者越来越多,这种模式叫难以为继了。
其实这也是一种变量思维的体现,随着系统趋于稳定,那你就需要去寻找新的变量。
比如说有人找到了小红书,有人找到了B站,或者有的人发现搬运不行,就会想打造自己的IP,持续的耕耘。
别人发短视频的时候你就直播,总之就是要削尖脑袋,想一个能让自己获得优势的方法。
引入新的变量。这就是变量思维。
02
我记得蔡志忠老师也是这种思维的践行者。
他当初只身跑到日本去画漫画。
他就想以终为始,在那么多日本漫画大师的竞争之下,自己要如何脱颖而出。
如果他直接去找出版社,像他这样一个没有名气的漫画家在日本,估计没有出版社会理他。
后来,他就想到自己从小熟读国学的经典,庄子老子孔子,会很多的哲学的书籍,而这些书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是受欢迎的。
但是没有人能画。
如果他去画这个内容的漫画的话,肯定能卖爆。
所以,他先从庄子开始画起,画了一个初稿,就去找出版社谈。出版社就很爽快的答应了,而且还要和他合作所有国学系列的漫画丛书。
他找到了国学经典这个变量,一下子把自己从存量竞争中拉了出来,获得了竞争优势。
03
怎么培养自己变量的思维?
给自己留足空闲的时间,如果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压根就没有时间思考复盘,去接触新的信息,可能很难获得新的趋势或者变量。
以前我经常是上班加班,写代码;经常熬夜,做事情效率也不高。
而且也无法学习到外界对于技术的变化,新的一些趋势。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整个人的状态都非常的差,似乎陷入了一种无效勤奋恶性循环当中。
后来我开始逼着自己写日更,反思总结,只挑重要的事情做,才慢慢找回节奏感。
这样也会要求自己去学一些东西,看一些书籍,何持开放性,可以慢慢培育属于自己的变量。
今天是日更第198/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92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1、我为什么要写作?
大佬们都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是成长的捷径。用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学习,实践,是一种看起来笨但实际很聪明的方式。
深以为然,每天要写东西,就得有东西可以写,还得写得逻辑通顺、观点鲜明、有启发、有意思。
就会挖空心思去思考,去读书,时间管理、情绪、效率、认知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学了就会用,又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心性和能力。
人因此变得积极而乐观,内心笃定而从容。
2、我为什么要日更?
跟着明白老师学习的,他日更800多天,人生因此而蜕变。
我,一个中年程序员,不希望被动裁员,不希望被行业周期波动所影响,不希望交出人生的掌控权。
在这个如此不确定的世界,希望有一丝的确定性握在手中。
所以,修习一项硬本领就是万分紧迫的事情,我选择先搞定写作。
我记得从一本书上看过关于成长的公式:成长效率=正确的成长方法论X每一次刻意练习X练习次数。
任何事情,学习、工作、创业、情感,演讲等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述提升和成长。
换成写作也是一样,有正确的写作方法论,每天的刻意练习,可以加速提升写作能力。
在正确练习的情况下,频次越高,成长越快。
一年365天,可以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迭代365次。
3、为什么要早起?
张萌说:早起,可以比别人多活出半天的精彩。
当你试过早起,尝过早起的甜头,一定会上瘾的。
人生一个重要的原则:万事提前。
清晨,万籁俱寂,头脑清晰,读书、写作,搞定最难的工作,开启高能的一天。
高效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也想改变,追求梦想的生活,我建了一个早起、学习的成长社群,欢迎关注私信,一起来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