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人生驱动方式不同,表现出来的生活形态会有微妙不同,哪怕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珍惜生命,害怕虚掷,有人选择大家都在一起走的安全的道路,努力在这条路上走的长远;但也有人不惜放手一搏,活成“任他一生北风紧,我自临风鸣素琴”的模样。少有人走的路难免让人忐忑,也不一定能走通,但是如果认真思考过,会明白其实人生并不是一个在重点决胜负的游戏,一路的风景才要紧。人生本来就是一张不太靠谱、没有太多规律但挺有意思的游戏,当成一定要做什么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为谁活的负担,太可惜了。
每个人似乎都有自由意志,都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力和机会,但凭着本能随着大队人马向前,其实只有在给定的优先选项中挑选。真正思考过的人,才有机会明白自由真正的意味是什么。
生命太短暂了,不该苟且活着。
--许崧
1.张小砚的故事我没有记录,文笔深情有力,我摘不下那么多,但把她的感觉存放在内心
2.如果去买宜宾的芽菜,我就知道今晚要弄烧白;如果去买的是涪陵榨菜,那今晚不过只是吃一盘榨菜肉丝;如果去打一碗郫县豆瓣和甜酱,那百分之百是要炒回锅肉;但如果还买了点山柰(nai4)八角和汉源的花椒,荣昌的猪肉又多称了两斤,那烧红烧肉就是粑粑烙熟的事了;如果买的是白石驿的板鸭,我再联想起来窗台上酿的陈皮,那今晚的陈皮鸭子是绝对逃不脱的。
带强烈的地理标签的,还有自贡的井盐、内江的白糖、忠县的豆腐乳、永川的豆豉、缙云的怪味胡豆、合川的桃片、江津的米花糖和天府花生......
这个菜市场的漫长走道,长得,像穿过了整个四川省,而里面,有我们听说过的,能找到的,一切美妙的食物。
--沱沱《去漂流》
3.奥古斯丁Augustin Wibowo的访谈,谈到印尼旅行文学(Travel Writing),巴厘岛,印尼华人归属感,环游世界等等,这些话题我都有过切身经历,可以理解,可以回忆。他的父亲母亲都是福建人,他的中文名字叫翁鸿明,弟弟叫翁昇辉。
印尼是个多元化的神秘国度,有17000多个岛屿,400多座火山,700多种语言,300多个民族,连印尼人都对自己的国土感到惊叹。
我和印尼的种种联系是因为印尼男孩Adhitya。那年我22岁,他23岁。他的姓氏是Imam,在伊斯兰教里是清真寺内主持礼拜的伊玛目。我曾见过他的父亲,并不像一个伊玛目,但是是个领袖级的人物。他们不是华人,但是他的朋友Herri是。那时我是个狭隘、不关注外部世界的人,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不懂事,对大家充满愧疚。在和Herri Iranwan分享同一个房子的几个月里,都没有考虑到他和我有些相通之处到底意味着什么。比如我们都有中国的血统,我本可以详细问一问他作为一个印尼华人,有没有感受到敌对,有没有去寻找自己的祖先。他说you know, my type is white and slim girls。他的女朋友June清瘦雪白,福建人,他们有时很亲近有时打打闹闹,在一起的时间比他的前任韩国女友长。可能这就是他的血脉、家庭教育造成的回本溯源的下意识选择吧。
奥古斯丁推荐了一本书奈保尔的《信徒的国度》Among the believers,其他受访者也多次提到了奈保尔,许知远也读过类似奈保尔的文章,让我对他充满好奇,还有《尤利西斯》,多次近在眼前都没开始看过。因为害怕和懒惰,我浪费了很多时间,辜负了很多感情,回想起来不能自容。以后更要做一个纯粹的人,抛弃自私狭隘之心,拥抱世界,现在就出发。
4.宁肯的哲蚌寺
5.徐则臣:
“风卷起纸片和塑料袋在站台上飘,然后火车叹了一口气,动了。灯光向后走,黑夜又来了。窗外是缓慢移动的墨块,树也像山,远远近近,重重叠叠。我放下窗帘,躺下来,感觉重新飘在了夜里,像一片树叶飘在水上。
“暮色如浪,卷起来,向饺皮开始兜住馅,把世界包起来。”
从过去地理空间上对家乡的执着追求,变成了对精神意义上家乡的认领: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此心不安处是吾乡》,苏轼不是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么?我觉得现在到哪都不安,在北京心不安,回老家心也不安,就是缺少了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认同感。故乡仿佛进入了另一种陌生的轨道。我在哪儿都很难有生根发芽之感,这可能是常态,唯其如此,此心不安处,非吾乡者亦吾乡,只能如此。”
帕慕克笔下伊斯坦布尔的城市性是指什么:
汤姆克写伊斯坦布尔,他通过对成长经历和文化上的伊斯坦布尔的书写,提纯出了一种只有伊斯坦布尔才有的呼愁(土耳其语的忧伤)。一锅水沸腾了,有的作家盯着咕嘟咕嘟的滚水,帕慕克更在乎水面上那层氤氲的蒸汽,这就是我所谓的城市性,我也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科学。
爱丁堡冬天:
按照勃兰兑斯在《19世纪文学主流》里的分类,我该是一种浪漫派。喜欢黄昏,喜欢夜晚,喜欢那种不是蓝天白云的天空。生活中的蓝天白云当然我也喜欢,但还是觉得从傍晚开始,从残阳晚霞开始往后的时间,一直到太阳出生之前,更有感觉。浪漫派喜欢夜生活。光天化日之下你觉得这个世界属于所有人,只有到了晚上沉静下来,才觉得这个世界只属于你一个人。
6.郭净:
德钦民歌这样唱道: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一点白
就像白色的岩石上落了一只白色的雏鹰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绿上再加一点绿
就像绿色的核桃林中飞来一只翠绿的鹦鹉
就这样,借助一代又一代的传唱,真实的事件慢慢演变成了传奇。而个人短暂的痛苦和喜悦,也因此蜕去真实的外壳。在现实中倍感孤独的生命,进入传奇的虚幻场景,会即刻得到解脱,逐渐融入雪山永恒的寂静当中。
一个人应该有两个世界,一个世俗的,一个神圣的。能在这两个空间自由穿行,生活才有意义。云南的一些民族,如纳西族、瑶族等,把前往死后世界的历程看作翻越高山大河,藏族则把转山当作体验中阴境相的一种仪式。你不能征服山,但山可以帮助你解脱。中阴里的顶峰,矗立在自我本性的晴空之上,除非你扫除贪欲的尘埃,才能在死后的混沌状态中得到解救,在内心的旅途上一览众山的美景。
--《雪山之书》
人类是无限求知的生物,如果探险活动和探险精神消失,大家都玩虚拟交流,搞短平快的“知道”问答,你想想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藏族人的生死观:
藏族人对命运看得比较透,发生任何事他都可以接受,城市里面的个人肯定是独立的,但是在乡村你可以依靠一个群体。群体的关系,在处理这类事情时非常重要,同样带着信仰的旅行对他们也很重要,藏族人在某一时期会转山,把日常的烦恼隔离,让自己陷入苦恼的心平复下来。西藏的朝圣者曾告诉我去寺院看面具表演的真正目的是与死亡交流,因为每个人都要死,所以每年有祭奠的时候要去寺院,通过舞蹈和戏剧认识这些神一个一个把他们记住,当你闭眼进入中阴的时候他们全部回来接你,要是你看着面相恐怖的神就躲掉,便会堕入六道轮回中的恶趣,甚至转世为畜牲。《西藏度亡经》
7.叶放:
对于园林来说,它真正的精髓在于通过物质形态传递出来的非物质精神,艺术的二元自然,虽由人工却宛若天开,也就是把园林作为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才是它的哲学思想及文化内涵,而不只是一个造园艺术,或者一个古典文物。
中国园林的审美理念就是小中见大,以少胜多
中国人的山水情趣在俯仰之间就能完成
拙政园梧竹幽居中有一副晚清赵子谦的对联,上联是“爽借清风明借月”,下联是“动观流水静观山”。
舫式书斋、辋川别业
花宴、茶席、堂会、雅集,把玩、上手、酬答、唱和,让艺术审美回归生活
“四书五经”“三教六艺”“苏黄米蔡”“沈文唐仇”
游古典园林需要准备好丰富的想象力,首先把自己想象成园主人或园主人的朋友,其次用想象力把周遭的游客加以屏蔽,然后再想象与朋友漫步逛园或园主亲自导览,游哉优哉,自由自在,重点是始终在书僮丫鬟的陪同之下。
8.戴建军:
丽水市遂昌县黄泥岭村龙井草堂、躬耕书院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朱子家训》
陈其刚
9.寒玉(猪栏酒吧创始人):
当你看到“死”字,就知道冷水浇背,知道我今天怎么样活在当下,怎么样珍惜身边的人,珍惜你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世界上没有彼岸,彼岸就是当下。我还请了一幅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寺院里的大菩萨,不在乎你去烧个香、磕个头、献个贡品,那只是让你去敬畏,对佛、大自然、因果。修禅是让心越来越明,浑水渐渐净下来,变成清水。当变成清水的时候,你就看到了自己的真心,那当你恢复真性情的时候,才认识到真实的自我,认识到真的自我的时候,你才会生智慧。
10.比尔.波特:
加里.斯奈德《放弃》:“从弘法会上步行回返 夏日里干枯的鹃木 叶子萧萧落下”
寒山、拾得、丰干
11.贾樟柯:
他就像一只行走的行李箱,每过一处,就收割当地的风土
旅行视角是一个私人的视角,不求全
戈达尔的电影巴黎
先去聚众的地方,无所事事的时刻呈现出自然状态
意大利的佩鲁贾,传教士拿着披萨
12.陈丹燕:
你不是为了去会朋友、探亲或是工作,你只是要去看一个地方,要一个人面对陌生的世界。你是自助的,背着你所有的东西,不会有人帮你提行李,不会有人给你买飞机票,自己照顾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这是真正的自由行,自由巨大,压力也巨大。
旅行会锻炼一个人,打开一个人使他成为一个胸怀四海的人,而且因为胸怀四海,所以他才能安顿自己,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知根知底,知己知彼,心中没有苟且的焦虑。
旅行是要去学习什么,而不是去享受,我喜欢在旅行中真正学到历史和地理,像上课一样去旅行,所以我也想像选课一样选我的旅行。
我相信这一天总会来的,在我的旅行中,有时我看到一些坐在轮椅上的,带着氧气包的人,在旅途中他们面向自然的样子,好像一个顽强的逗号那样,每次看到这样的人,我都在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在轮椅上旅行,带着氧气包旅行和穿着花花绿绿的年轻游客在同一块岩石上面对大海,或者在早班飞机的候机口一起等开闸,这就是我的命运,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这样强大,但我知道到了这样的时候,仍要去见识美丽的世界,这才是人生中最美丽的事。旅行其实是与自己生命中生命更美好的状态,相遇,当生命不那么美丽,旅行才会变得更重要,而不是更次要,旅行是生命的必须,而不是点缀,没有真正理解旅行的人通常将旅行当成人生的附丽、人生的一份奖金,但在我看来,它是生命想要逃离日常生活,获得精神意义的仪式。
书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