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5传播学
《一百个人的十年》

《一百个人的十年》

作者: 15景伊兰 | 来源:发表于2017-03-10 09:05 被阅读81次

苦难从不说谎,历史未尝温柔。

这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形容文革的话。

我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发生的事情有一种近乎执着的痴迷,作为一个心肠不硬又泪点较低的人,其实是看不得那些深重的苦难,但文革却让我忍不住去了解去探究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那个时代的悲哀,这一切来源于我的爷爷。

在那个年代,爷爷的家庭在当地颇有名气,家里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全部接受过教育,学历最低的小妹妹也读到了高中毕业,最有成就的莫过于爷爷的大哥大嫂,清华大学的一对伉俪,后来在政府机关做高官,引得旁人艳羡不已。然而这样一对才子佳人却在文革之初被打压,最后冤死在监狱,只因为他们看清了事实,在全民狂热闹革命的同时保持了清醒与冷静,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而爷爷,作为那个年代众多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本本分分,规规矩矩,甚至还有点胆小谨慎,但因为哥哥的缘故被牵连批斗,常常被安排戴高帽扫厕所,也许这些经历和那些在文革被冤死的人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但当我亲眼看见爷爷撕心裂肺地哭喊着从梦中惊醒时,才感受到他内心无法言说的刻骨铭心的悲怆与痛苦。

所以,我读了《一百个人的十年》,并从中窥见了时代的悲哀和人性的丑恶,以及众多被诬陷被冤枉的受害者心中的无奈与悲哀。

然而,这个世上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尽管冯骥才以沉重的笔墨记载了那个时代的悲剧,向我们展示了人人都是凶手人人却又都是受害者的巨大荒谬,但如今的我们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感知他们努力忘却苦难却又无法忘却的挣扎与不安。我们唯一能做到的便是记住这段历史,时刻以自省和反思,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人性这种东西真的太复杂了,可以在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中简单到一尘不染,也可以在矛盾混乱的环境中扭曲到一文不值!

史学家偏重于灾难的史实;文学家偏重于受难者的心灵。冯骥才以一百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心灵历程的记录诉说了那个时代的真相和无数伤痕累累的灵魂。

作者说,我常常悲哀地感到,我们的民族过于健忘。如果后世之人因此警醒,永远再不重复我们这一代人的苦难,我们虽然大不幸也是活得最有价值的一代。

   但愿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让我们以自省。

相关文章

  • 《一百个人的十年》

    苦难从不说谎,历史未尝温柔。 这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形容文革的话。 我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发生的事情有一种近乎执着的...

  • 《一百个人的十年》

    1966-1976,是我们这一代人知之甚少却又人人知道的年代,因为我们的父辈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那场运动以及那场运动...

  • 一百个人的十年。

    最近在看这本书,一本比较沉重的书。

  • 《一百个人的十年》

    有读者评价此书看后会心情压抑,我在读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压抑感觉,但也是很感慨,特殊的年代把人性恶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 无标题文章

    一百个人的十年。 拯救灾难的,永远不是圣贤,永远是人民。

  • 一百个人的十年clipping

    在灭绝人性的时代,人性的最高表达方式只有毁灭自己。 真正的残暴,是针对无辜。 畸型的社会,智慧也是畸型的。 扭曲了...

  • 品读《一百个人》的十年

    这十年是不是历史的必然。刻进我们血液里的东西。我们的文化基因里的东西 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的愚民政策。焚书...

  • 看完一百个人的十年

    看完了。很沉重

  • 《一百个人的十年》|不应忘却的十年

    01 “文革”:1966年——1976年 将十年文革置于文章的开头,用意有二。一是强调这十年的非比寻常;二是担忧人...

  • 《一百个人的十年》epub+mobi+azw3+pdf

    《一百个人的十年》epub+mobi+azw3+pdf【躬总好:资源馆】 豆瓣:9.3 作者:冯骥才 “问个”已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百个人的十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kn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