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商业方法,很多人说这不可能。然而,在众口一词的判断下,我仍然觉得凡事都有例外。
尽管本人时间被杂七乱八的事务所挤占,但并不影响我对今日商业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有关商业的名词或者术语不可谓不多,但是能说出彼此的联系以及历史的渊源,真的令我力不从心。企图从林林总总的商业说教中找到足以确信的观点,费时费力的结果,只能令我很遗憾。众多研究者要么没有充分的实践,要么擅长空洞的想象,捕风捉影的观点使人越来越担忧明日的地球是否会不胜其负而停止转动。

吴晨著《商业场景》,初读似曾相识,没有提出真知灼见的商业见解,但渐入佳境的是它能够跳出商业本身,以高维的角度去认知商业与社会、与历史、与生命的关联。
《商业场景》认为未来世界不存在单一挑战。即便是单一挑战,也不是所有商业人士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为此,吴晨本着治病救人的夙愿,提示读者立体的商业场景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技术——指数级增长的底层逻辑,组织——推动变革的基础设施,管理——拥有变化的新姿势,领导力——持续进化的务实思维,战略——降维打击的实践场。

吴晨以“旁观者清“的立场揭示了商战的残酷无情,使读者有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尽管 “五大支柱”是重要的,但它们如何在变革之中实现整合,攥指成拳地实现商业梦想,还是有待时间、实践、历史的考验。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商业场景》并不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教科书,它对理论的强调远胜于实践的检验,不仅无法涵盖所有的商业场景,而且对于商业场景的深度挖掘没有太多的新意,可以说是规范有余,创新不足。
不过,如果将商业比作人,就易于理解吴晨的用心良苦。人必须统筹、均衡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才能强身健体。商业同理,要打通商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以“场景”的立体化思维去实施新的商业逻辑,在不确定性环境中获得确定性的方向。

在时间与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通用的管理、组织、战略等是无法保证商业主体平安无虞,顶层设计在某种情况更适合于成熟期企业,而非初创期、成长期。当务之急要生存下去,讲一个故事,而非生存质量,给故事一个好的修辞。
但愿,在商业世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继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