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说:“要过极简主义的生活,把欲望降到最低,精神最高贵,物质太庸俗。”我问:“直接点,就说是《瓦尔澄湖》还是终南山吧。”友人说:“出家是极简吗?是世我两忘。”我问:“没欠钱吧,或者说经济不景气穷了?”友人说:“俗气,领会不了意思,就是物欲降到最低,精神追求丰富。”我说:“当红利当烦了就直说,把车子送我,房子捐了,老公孩子托付给别人,你流浪去。”友人说:“打家劫舍,抢人毁人是土匪。”“那就只能回老家了,5亩地,热坑头,年初看到年尾的头,日暮苍山回家转,朝阳不起到地头。”我调侃道。友人说:“农村不是极简,已经是绝望了。”接下来两个农村老娃找到了共同话题,说农村的前世今生,过往未来。
人们越厌倦什么,其实越向往什么。面对生活,矫情和嘴硬不当什么,身体才是最诚实的。不管怎么在城市里撒泼打滚的折腾,伤痕累累的骂着城市的娘,事实上心里明镜似的,农村在逐渐的老去,根本不值得托付终身,甚至充满了绝望。
老家邻居的8亩玉米没到收获季就卖了,一亩地800元,不算成本,净赚300元。父母老了,干不动了,自己打工也不能请假,这种形式的丰收皆大欢喜。不然收回家,剥皮、打粒、晾晒,最后也不过多弄几百。还不如多打点工,一个月够种一年地的。
放眼农村,种地的生力军已经是老年人。种地的成本怎么算?肥料、种子、农药、浇水等等,唯独没有计入成本的是人工,当人工廉价到可以忽略不计,种地也就是赔本赚吆喝。只能是老年人上阵,属于废物利用,年轻人不管怎样,也和这几亩地耗费不起。
今年疫情乱,国际形势也乱,美印都不大老实,还有宝岛上也人心蠢动。俗话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粮食要安全。粮食够不够吃?每年进口多少?是不是因为缺口才进口?这些都成了现实必须考虑的问题。诸如节约、养殖、种地等等,也近来都有了不少说法,至于效用不得而知。粮食要是真不大够,还真就得下点心思,反正指着广大的农村老头老太太,粮食问题解决起来不大容易。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谈粮食价格,说应全面理性看到粮价合理上涨,目前粮价总体偏低云云。读来意味深长,但千万也别理解为粮食价格要大涨,因为粮食安全是底线,牵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粮食价格上涨,肉类产品就会跟着上涨,意味着居民购买力的下降,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有此一说,证明粮食问题已经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剩下的需要各自琢磨一下。
红利之下,趋利而行。农村留不下年轻的心,因为没有希望。城市给不给希望,但至少给钱,多少不计,至少能够生活。况且,现在年轻人结婚,除了不菲的彩礼外,在家乡县城弄一套楼已经是必备的硬件,不用合村并镇,年轻人已经直接归化了。这也说明,农村的地真不值钱了,城市生活再难,比土里刨食也强一万倍,这就是现实。
农村老了,吃饭咋办?老年化的农村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比如抛荒现象的发生等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至于吃饭问题,从公开的粮食信息看,年年都是丰收的,进口外国的可能与国际贸易的利益让渡有关系?反不缺粮,还过剩。市场经济下,过剩那么价值自然降低,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是不是从某个方面证明,粮食也是安全的,不用担心饿肚子?如此,那就很好,大家再极简主义点,说不定就更安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