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后台粉丝提醒,这两天我再次查看《古文观止》这本书,正好也翻到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所以本文我们就聊一聊刘禹锡,顺便也说一说《陋室铭》这篇文章,因为大家对这篇文章应该是非常熟悉了。
其实刘禹锡的文集当中并没有收录过这篇文章,导致宋代以后就有很多学者对它的归属早就提出过疑问,就觉得《陋室铭》可能不是刘禹锡的作品。但是有一些地方志记载说刘禹锡确实写过这样的文章,后来《古文观止》还把《陋室铭》收录到刘禹锡的名下。
注意:《古文观止》里只收录了刘禹锡一篇文章,就是这篇《陋室铭》,它的名气应该是非常大的,后来还选入了课本。所以本文提这篇文章的时候,把署名权交给刘禹锡先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就像岳飞的文集当中,其实也没有收录我们熟悉的《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还不一定是岳飞写的,但是我们提这个词的时候,依然还是会说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不影响它的文化性和文学性,直到后面这个隐藏的故事其实也就行了。
后来我们中华书局版的这个刘禹锡文集,把《陋室铭》列到这个补遗待考的部分,应该是一种非常严谨的做法。《陋室铭》后来选到课本当中,成为我们非常经典的古文语文课文。
所以有一个问题我还需要重申一下:就是我们在网上做这些文案,讲个故事也好,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不具备教学的水平,请有教学需求和考试需求的网友,一定要听你们老师给的标准答案。就是大家不要觉得标准答案不好啊、标准答案过于死板啊,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才是对大家最大的公平。也不要觉得学校里的老师,可能讲的没有网上的故事讲得这么生动,那是因为学校里的老师有严肃的教学任务,他们要受到他们的教案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像网上这么自由,自由度没有那么高。如果一个学校里的老师不做老师,来网上做文案也一样做得很好,大家要清楚这个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