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立意“奇特”

立意“奇特”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3-03-06 15:36 被阅读0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奇特:不寻常、特别,非常罕见的,令人惊奇的行为。

    写作者变换思维时空,自然产生了新的视野,于是获得了崭新奇特的文章立意。

    东坡说:庐山“横看”则是“岭”,从“侧”面看则是“峰”,观察的视角、地点“远、近、高、低”的不同,又会形成具有“不同”形象特征的“岭”和“峰”,个性化、新奇性的特征就产生了。苏东坡虽然讲的是对“庐山”这一空间事物的观察角度的变换会发现新奇性、独创性的事物特征,这种“角度”变换同样可以作为一般的创新思维的原理来运用。

    “角度变换”在立意思维过程中就是看问题、认识事物的立场、态度变换的问题。

    人们对一个事物或人物形成一种习惯性的看法或视野,这种认识就是正面的角度。“逆向思维”①是从正面角度转向反面角度;“侧向思维”②是从侧面角度来观察,由此可以有无数个创新思维的自由空间。

    对某种现象、某个问题的态度、观点,由赞成到反对,会产生全新的与众不同的认识、观点。既赞成其中部分又反对其中的另一部分,这也是一种角度变换,也能产生一种新的观点、看法、态度。所谓“辩证思维”③就是这种角度变换的思维方式。

    从平面的认识转向立体的认识,也是一种角度变换,也会产生对某种事物、现象的崭新认识。所谓“立体思维”③就是这种角度变换的思维方式。

    从外表的整体的认识转向尺度层次的角度看问题,也是一种认识角度的变换,也能产生新的观点。所谓“分形思维”④、“全息思维”⑤就是这种角度变换的思维方式。

    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观察的角度的变换可以影响创新观点的形成,而且观察的时机的变化,也会影响新观点的形成。因为,一方面,事物始终是在运动变化中存在的,所以,它在不同的时机、条件、环境下会呈现出自己的不同面目;另一方面,事物的种类、存在形式是十分复杂的,在某些特殊的机会、时机才可能观察、认识到它的这些特殊形态,所以只有变换观察、认识的时机才能产生出崭新的观点,从而修正以前的错误认识。

    所谓“历史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其实就是一种时机变换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为什么对人物的评价要采取“盖棺定论”的方法,就是因为在此之前人物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另一面性格。

    一个自然景物,不仅四时风景不同,而且风雨晴晦时的风景也不同,白天和夜晚也不同。每一种风景的差异都会使人产生新鲜的审美感受和认识。

    注释:①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②侧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是不一样的,正向思维遇到问题,是从正面去想,但是侧向思维是要你避开问题的锋芒,从侧面去想,是在最不打眼的地方,也就是次要的地方,多做文章,把它挖掘出来,并把它的价值扩大。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会更简单更方便。世界万物是彼此联系的,从别的领域寻求启发、方法,可以突破本领域常有的"思维定势",打破"专业障碍",从而解决问题,或者对问题作出新颖的解释。侧向思维又称"旁通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种形式,这种思维的思路、方向不同于正向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它是沿着正向思维旁侧开拓出新思路的一种创造性思维。通俗地讲,侧向思维就是利用其他领域里的知识和资讯,从侧向迂回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侧向思维的特点是:思路活泼多变,善于联想推导,随机应变

    ③辩证思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法就是以事物之间是运动的、并普遍存在联系为出发点,进而感知世界、认识世界,通过思考得到某种结论。

    ④立体思维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整体思维"、"空间思维"或"多维型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要"立起来思考"。从多个角度、角色、心态、时间、文化、环境因素组合基础上思考过程固体,得出的过程即为立体思维解答。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出过这样一个测验题: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受试的学生(肯定是中国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而,无论什么四边形都不行。这时,心理学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顶上!这样,只要其余三棵树与之构成正四面体的话,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这些受试的学生考虑了那样长的时间却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立体思维法。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总会受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思维方法的影响。对于这些受试者来说,平面几何是他们比较熟悉的知识。于是,当他们碰到几何问题的时候,也往往先从平面几何而不是立体几何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这时,为他们所牢固掌握的平面几何也就成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框框,于是也就想不出正确的结果来。

    ⑤思维分形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思维分形是指人类在认识、意识活动的过程中或结果上所表现出来的自相似性特征。这包括两方面的情况:其一反映了人们对事物整体本质的认识。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通过一系列的抽象,以概念的形式近似地描绘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就是科学认识的主要成果。概念是人们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纽结,是认识过程中的阶段。纽结对于纽结之网,阶段对于整个过程,都是整体中的部分,但它们却反映着整体,虽然这种反映只是近似地反映。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运动,概念就必须是辩证的,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特殊性和普遍性、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其二,每个个人的思维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整体的思维。可以说,人类的每一个健全个体的认识发生、发展过程,都是人类认识进化史的一个缩影,是其简略而又迅速的重演。思维分形不仅在科学认识中体现出来,而且也在日常认识中体现出来。例如,"无产阶级要最终解放自己,首先要解放全人类",这是分形思想的体现。又如,"如果你要爱自己,那就爱人类吧!"这是情感分形得出的必然结论。

    ⑥全息思维的特点是:当发现对方错误时,不直接分辨对错,而是先解说同类现象的起源,然后再平等地列举"好的做法和折腾的做法",让对方自行领悟。因为在完整视野下,当眼前出现一个障碍时,这不是一个障碍,而是“一个显见的障碍”和"背后一连串不可见的立体动因"。所以只有凭根源认知来解说出"这一系列障碍的共同本质及共通方法”,才能真正解决眼前这个简单显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立意“奇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cy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