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Crowd空间】
《西虹市首富》里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设定:王多鱼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花光十亿才能继承家产。本来以为大手大脚花钱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王多鱼果断接受了挑战。然而,王多鱼非常努力、坚持不懈地找各种方式挥霍,但是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力,一门心思想把钱花出去却不得其法,花钱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
作为职场小白,我们努力工作,渴望有一天能够逆袭,但是越努力越是贫穷和忙绿,越是限制了我们的职场想象力和职业发展。
贫穷和忙碌的背后,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1.穷人思维&稀缺心态
在长期研究贫穷的过程中,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发现一个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哪怕在实验中给穷人还掉债务的钱,穷人还是和过去一样穷。于是,塞德希尔将背后的规律写成《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揭示了所谓的“穷人思维”——稀缺心态。
稀缺:指“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比如,缺钱、缺时间、缺朋友等。
稀缺心态:在稀缺状态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所缺乏的东西就会在潜意识里牢牢俘获注意力,并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决策和行为方式。
带宽:即心智的容量,也就是同一时间内我们思考问题的数量。带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资源和执行控制力。在稀缺状态下,我们的带宽往往是降低的。
管窥:即短视,以极窄的视野去看待和思考问题,从而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更长远的事情。
认知能力: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稀缺状态下,会导致我们的认知能力的下降。
执行控制力:我们管理自身的能力,包括计划、关注、行动和控制。在稀缺状态下,我们的执行控制力也会下降。
杂耍:时刻忙于处理紧急事务的状态。我们马不停蹄地处理一项又一项的紧急任务,没有时间来思考重要的事情。
借用:也可以理解为透支,无论时间还是金钱,皆可以透支。在稀缺状态下,我们可以通过借用来应对突发事件,但从长远来看,会进一步加剧稀缺的状态。
余闲:我们可以用来支配的多余资源。余闲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可以让你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稀缺陷阱:当某种行为会导致或加剧稀缺的形成时,这种行为就是稀缺陷阱。而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这样才能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时候的缓冲机制。
各种类型的稀缺(无论是缺钱还是缺时间)都有着相同的组合元素: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带宽负担。尤其是管窥心态,会让我们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付出了太多的精力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2.穷人思维下的职业发展
我们用一张图来复盘恶性循环状态下的职业发展:
对于那些正在走弯路的人而言,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未来,而是将许多时间用来走了一段又一段弯路,重复原来已经犯下的错误。而导致所有这一切恶性循环的根源,都是因为稀缺心态而导致的管窥行为,让我们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
相比较下个星期就要支付的房租而言,思考未来的职业生涯虽然重要、但并不紧急,可以向后推,等半年以后有了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再说。而真正等到半年以后,那时候还会有其他紧急的事情缠着我们,于是,这件事情又不得不再次向后推。一而再、再而三,如此推迟,不知不觉间,两三年过去了,本该早就思考的重要问题,直到此时才因为实在无法忍受之前的短视选择而带来的重重压力,最终决定痛下决心,一定要从长远角度好好思考下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此时,往往是为时已晚,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更大。更要命的是,我们的执行控制力也在下降,没有了当初的勇气和激情。
于是,我们只能被迫接受现实,陷入痛苦的稀缺陷阱之中。
3.如何破除穷人思维
稀缺陷阱的根源在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穷的问题,只需要一个办法:重新分配自己的带宽资源,在带宽充裕时及早将重要的事纳入到我们的考虑范围当中,为未来的选择创造足够的余闲。
这样即使面对危机,我们也能够游刃有余,拥有足够自由的选择权,不会再被“杂耍”和“借用”推着走,这样我们的职业发展才会步入良性循环。
“及早”是在带宽最充裕的时候,有两个重要的时间段:一是大四之前(最好不要超过大三),二是毕业后步入职场的前3年。
大学期间思考,因为此时是经济压力最小的时候,不需要去考虑租房、水电、买房、结婚、生子等问题。步入职场的前3年思考,是因为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年龄还有优势,对于职场也有一定的认知,深刻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前瞻性的思考,选择最合适的方向及路径,及早回到正轨上。
一旦错过这两个最佳时机,则意味着不仅要承担巨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还很可能陷入由于短视而导致的一个又一个稀缺陷阱当中,无法自拔。
由于余闲的缺乏而导致稀缺陷阱的出现,所以,我们要在带宽充裕时及早将重要的事情纳入到考虑范围当中。但这是否意味着有了余闲就万事大吉了呢?坚决不是。
我们要警惕稀缺的另外一个极端:由于余闲太多而导致的拖延。比如,我们因为忍受不了上一份随便找的工作,而产生了坚定辞职的念头,并下决心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但现实的压力让我们产生短视,于是就随便接受了第二份工作。但幸运的是,虽然这份工作只是随便找的,但薪水和工作状态都远远好于预期。于是,我们产生了盲目乐观的心态,以为这份工作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于是,好好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想法再一次被抛之脑后:“以后再说吧。”
于是,下一个稀缺陷阱就这样被埋下。
图:网络
文:部分参考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