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2483f7d1becfdb11.jpeg)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其中,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
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文章的体裁:
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这就是说明文的重点;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印证)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归类)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形容)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逻辑)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突出)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概括)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形象)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申)
3、说明方法的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答题模式:运用xx的说明方法,xx(多为形容词)的说明了xx(说明对象的特点),表达了...
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情节
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
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散文:
散文 (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读书笔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41b13ff2eaf9f089.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