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
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客厅里骑童车,骑到沙发旁边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小女孩第一时间看向同在客厅里的爸爸。其实爸爸也看见了小女孩摔倒,但当看到小女孩看他的时候,爸爸马上把头扭到另一边,装作没看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88824/f4f6f7f3297d2944.jpg)
小女孩自己爬了起来,然后她又一次回头去看她爸爸。本来正目不转睛看着她的爸爸,立马又把头扭向了一边,故意不看小孩。
这位小女孩只好自己把倒地的车子扶起来,当她扶好了车子的时候,她再一次看向爸爸。原本正关注她的爸爸立马故伎重演,又一次迅速扭过头去,装作在看天花板。
小女孩只能自己把车子扶正,然后骑到车子上。这时她再一次回头去看她爸爸。爸爸还是跟前几次一样,迅速扭过头去,装作没看见。
小女孩也不吭声,就自己骑着童车玩了起来。
网友纷纷点赞这位智慧的“坏”爸爸。有位网友说,“但凡有一次能对视上,孩子就哭出了声。”也有网友说:“爱,不是每次都要说出来。”
确实是这样的,有的时候孩子碰到了一点小小的困难和挫折,就会习惯性地想向家长寻求安慰。如果家长大惊小怪,大呼小叫的,孩子就会放大自己的委屈和困难,反而还会娇气大哭。如果家长不理会,孩子反而什么事都没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88824/bca4807cba360286.jpeg)
所以,如果确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孩子也是安全的,家长偶尔可以“坏”一点,这样孩子更加独立,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家长处处以孩子为中心,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了,太过保护孩子,事事包办代替,不舍得孩子吃一点苦,就无法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而且还容易引发孩子不懂感恩的习惯。
很多啃老族,就是父母太以他为中心,培养出来的。他们啃的理所当然,稍有不顺还会把气撒在父母身上。
记得曾经发生过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日本一位50多岁的啃老族,在家啃老30多年,从来没有出去工作过。可80多岁高龄的父母,不但没享受到他的孝敬,反而双双惨死在他的刀下。原因是他在看动漫的时候,因为父母多次进入房间,打搅了他。一气之下,这个丧心病狂的逆子就把刀挥向了父母。当然,这逆子最后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父母没有原则的溺爱,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而是害。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始:
第一,对孩子“坏”一点。
比如前文中的爸爸,在看见孩子摔倒之后,确定孩子没有什么安全风险,就对孩子的摔倒视而不见。
看似是狠心,是无视,其实父亲的爱,就藏在那视而不见中。
平时,家长可以从吃穿住行开始,对孩子“坏”。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不能全给孩子吃。家里每个人都要吃,孩子喜欢的话,如果还有剩,可以让他稍微多吃一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88824/10c12b25226bf06f.jpeg)
穿衣服也没有必要给孩子买最贵的,他的花费应该要远少于父母的费用。他如果想穿好的贵的,家长可以告诉他,等他自己长大了,赚了钱,他可以自己买他喜欢的东西。
一家人出去旅游的时候,也不要完全顾着孩子。现在很多家长,在假期带孩子出去旅游,旅游线路的设计完全以孩子为主。其实,出行线路应该照顾到全家,需要大家一起商量。
家长的“自私”,换来的是孩子平和的心态,和一颗感恩的心。
第二,不以孩子为中心。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一个家庭,每个人都以孩子为中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容易长成“白眼狼”,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父母家人对他无条件的付出,如果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就会让他觉得习以为常,再也感觉不到有什么特别的。反而哪一次没有顾着他,他就会不习惯,会觉得是大家亏欠了他。
还有些家长,喜欢对孩子这样说,“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辛苦赚钱,都是为了你。”
或者说,“只要你过得好,爸爸妈妈就是累死也愿意。”
这样的语言,培养不出感恩的孩子,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世界就是应该围着他转。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明白,家里的很多决定,并不是以他为中心,而是以原则为中心。当孩子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原则,当他获得了一些意外之喜时,反而他会更感激父母。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88824/faae728306c0c8cf.jpg)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适当的收起一些爱,让爱有规矩,有原则,孩子就能更加身心健康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