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后刚跨进教室前门的第一步,就看见门口的地板上躺着一颗龙眼籽儿。因为龙眼籽儿是黑色的,非常显眼。可能是当了20多年班主任的缘故,直觉告诉我眼前的这颗龙眼籽儿有故事。
午餐前,待孩子们整理好自己物品、对齐桌椅,除一位生活委员留下来检查卫生外,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因为我们班有个规定,必须做到教室整洁大家才可以去吃饭。出门前我扫视了一圈地面卫生,干干净净,一块碎纸屑都没有。于是顺手关电源开关,叮嘱生活委员快速去餐厅吃饭,自己也就离开去餐厅了。
约20分钟时间后,再回教室,怎么地板上就多了一颗龙眼籽儿呢?我捡起来一看,发现是一颗鲜活的龙眼籽儿,并且是刚剥出来不久的。再一回头,发现门外走廊上还有一个小黑点,走过去捡起来一看又是另一颗龙眼籽儿。捏着这两颗龙眼籽儿,折身回到讲台边,一言不发,心里在嘀咕:一定是哪位孩子背着我们在偷吃今天的水果。待我再仔细一看,第二排左边的走廊上还躺着一颗龙眼籽儿,这已经是第三颗了。此时,我心里更坚定了:一定是娃娃在偷吃水果!
在我们班里,每天下午第二节下课后是吃点心或水果的时候,除此之外不允许孩子们随便去拿起吃。毕竟每人只配了一份,谁吃第二份就是侵占了另一个同学的份额。所以大多数孩子们都很懂事,不会提前悄悄拿东西吃,当然也严防谁去偷吃。每天我们的点心水果固定放在教室后门处的书包柜上,在大家的眼睛下,没有谁轻易敢提前偷偷拿东西吃。嗬,今天奇怪了,竟然还有人偷吃水果,还公然把籽儿随地乱吐,为了正班风,必须要把这几颗龙眼籽的来龙去脉查清楚。
正在我思考时,一个娃娃默不作声地捏着另一颗龙眼籽儿从教室中间的位置走上来:“何老,我在桌子下又发现了一颗龙眼籽儿。”我把这颗籽和另外三颗放在一起,一对比,很明显是多胞胎,颜色和鲜活程度一模一样。看来,这四颗籽儿在考验我了:“只有查出吃龙眼的人,才能揭开这四颗籽儿的黑色面纱!”
“中午饭结束后,谁第一个回教室的?”我左手心里摊着那四颗龙眼籽儿,开始我的“包公侦探了”!孩子们义愤填膺,想到别人又侵占了他们的份额,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直接指正某某同学的,有说以往也有人提前悄悄拿水果吃,个个激动不已!看到孩子们的热血沸腾,却又解决不了问题,我再次提高了嗓音:“请大家不要推测和怀疑,这是无根无据的诽谤!物证在手,需要人证。今天中午谁第一个回教室的?”“我,”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我回教室看到臻臻在讲台上看电脑。”铁证如山,臻臻没有否认:“是的,我是在教室里。我去食堂看饭菜不是我喜欢吃的,我就回来了。”四颗龙眼籽儿的主人显然已名花有主了,我紧接着马上追问:“这龙眼是你吃的吗?”“是的。”“从哪里来的呢?”“我从家里带的。”这孩子回答得坚定有力,信心百倍。
我不敢随便冤枉孩子,于是就请了另一位孩子去看看今天吃什么水果。从那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今天吃龙眼,而且系紧了的口袋被拉开了一个小口子。这孩子挺聪明,没有再把自己的推测加进来,只叙述完事实就坐下了。当然,作为我这个老班主任,心里早有定论了,但还是希望臻臻自己醒悟认识。于是,我再次问他龙眼是哪里的,他依然坚定不移地说是从家里带来的。有可能会出现这个巧合,但也可能是这孩子说谎了。为了给臻臻一个正确的认识,我只能借助第三只眼睛了——看监控。
从视频里看到,臻臻多次离开讲台去走廊上望望,其中有两次到水果筐旁边停留的时间稍长。刚好水果筐的位置是半个盲点,看不到手上的动作。看到这些疑似现象,我再次启发臻臻:“你去水果筐的位置干什么呢?”“我去看看有没有人回来,担心他们发现我在玩电脑。”怎么办,监控帮不到忙,只有求助臻臻妈妈了。在我联系上臻臻妈妈后,他妈妈很坦然地告诉我:“何老,我们家没有买龙眼!”妈妈的话并没有让旁边的臻臻立即觉醒,他还在试图搪塞:“我……我……”但又说不出龙眼的来历。
其实真相已经漏出大半个身子了,但我依然不能凭我的猜想说出那四颗龙眼的来历。看见臻臻执着的样子,我采用了冷处理,请他坐在我办公室里安静的想想龙眼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想出结果来就告诉我。
从第一节课到第二节下课,足足一个小时,臻臻这孩子才哽咽着主动走近我身边说:“何老,我偷吃了教室里的龙眼。我错了!”“我很好奇,既然你非常不愿意别人发现你吃龙眼,为何还把龙眼籽儿随地吐?”“我以为这个籽儿不起眼。”这孩子个儿高高的,站得笔直,头埋得很低,边回答我的话边忏悔得痛哭流涕!看来是我的坚持征服了他内心的抗拒,谎意终究抗争不过真实!
所以,面对撒谎的孩子,不是要跟他急就解决问题,也不能用旁观者的推想去替代说谎者的态度。而是要寻找事实依据,用事实让孩子自己开口,自己认识,自己反思,让谎言远离,让真诚永驻心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