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耐下性子,开始了自己心心念念了很久的读书笔记分享。过去的三月里,我沉下心读了一些书,也愈发领会到这种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的乐趣——将书中的理念内化为一种思维习惯,并反过来解释生活、指导生活。大学生活的第三年,我才从一直以来的盲目的尝试、苦恼和挣扎中解脱出来,第一次有了理解并逐渐掌握了自己的生活的感觉。过去的3月,我逐渐体验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解脱与畅快。刚开学的时候,当我读了半本改变了自己的读书观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翻阅本尼迪克特的《how to learn 》时,内心是震撼的。我迫不及待地和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分享,却感觉收效甚微。因此萌生了通过读书心得的文章共享的想法,让感兴趣的朋友通过我的“过滤”、介绍和summarization ,进行相应的思考,做到开卷有益。之前以为自己坚持不下来——发几篇文章后,学业逐渐繁重后便会不了了之。于是写完后隐而不发。一方面进行一些文章的储备,保证更新,另一方面也算是对内化的书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时间的检验。
这段时间,差不多每周会读两本书,并零零散散在电脑上写一些读书笔记,整个3月系统读完了7本书,对解释自己关于学习、焦虑控制、自制、冥想和沟通等问题上有很大的帮助。上周借着华侨大学人才学校的knowledge cooking主题活动开展了一次讲座,也算是有了一次系统的整理和归纳。正值清明假期,南国的鹭岛,春和景明,惠风和畅,我觉得是时候开始自己的分享了。当然,刚开始时,文章可能会比较生硬,摆脱不了书本的限制。其实,要把一本书的内容提炼精华,讲的有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是该面面俱到,还是一针见血?我想,我做的不仅是导言和绪论的工作,否则直接照抄preface倒也省事。我会努力在引导大家读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切身感悟和知识运用的分享,分享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当然,读书笔记毕竟是读书笔记。之前读的《The critical thinker,reader and writer》一书中对阅读有两个比喻,一是把阅读比作挖矿(mining),指读者应该从阅读中主动挖掘,二是把阅读比作侦查(detecting),在阅读中根据探索到的种种理念,构建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两者兼而有之,但后者更符合我对“内化”的理解——读书,是要将书本内化为理念的。所以,我的读书笔记,是基于我个人对书本的理解。当然,我会尽量全面的介绍一本书后,分享我的“内化”。但我的读书分享,是想让更多的人对我所分享的书产生兴趣,拿起书本,并一直读下去。毕竟,区区千余字的结论、摘要和感悟,难以代替整本书中的背景、推理、分析和总结的完整与精彩。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包涵,多多指教,积极反馈,给彼此不一样的启发和提高。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
——愿意和你一起进步的亦隽
2018年4月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