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几篇小文,断章取义摘选几段,留存欣赏。
一、关于泡茶
好茶四要素:水、火、茶、具。
泡茶过程描写:我把茶放进壶里,冲进滚烫的开水。第一泡:浅淡,不香,仿佛我最初遇见她,我的眼神滚烫,她含着胸,低着头,我闻不见她的味道,我看见她刚刚到肩膀的直发左右分开,露出白白白白的头皮。第二泡,我的目光如炬,我的心兵稍定,她慢慢开始舒展,笑起来,我看到她脸上的颜色,闻件比花更好闻的香气。第三泡,风吹起来,她的衣服和头发飘拂,她的眼皮时而是单时而是双,我闭上眼 想得出她的每一个细节,却想不清她的面容,我开始发呆。第四泡,我拉起她的手,她手上的掌纹清晰,她问:我的感情线乱的一塌糊涂吧?你什么星座的?”我说:“世界上有十二分之一的人是我这个星座的啊”。香气渐渐飘散,闻见的基本属于想象了”。
———————冯唐《摘自读者》
这是一种借物抒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文中作者喝的茶是初恋女友卖的并提供的。把对女友的感情移到泡茶中去,个人觉得表达有些过火,但还可以接受并欣赏。
二、软心记《摘自读者》
这里是几个描写食物的“软”的小文,字字珠玑,句句深入我心,很合我的胃口。同时也感叹作者细腻、传神的描写,让读者边看边流哈喇子,更钦佩作者信手拈来的文字,随心所欲的表达,不打一点磕顿。
(1)火腿冬瓜汤
将火腿切片放到汤里,与冬瓜同炖,所出成果,乍看依然是一锅清汤,殊不知放了时间这种佐料下去,往往是悄无生息地施了魔法。火腿这样的食材,久炖之下,唯香味和咸味传递出去,而一身筋肉,依然保持硬朗风骨。冬瓜则恰恰相反,热气之中,将化未化,吸聚了火腿的鲜气,涨足了汤之精华,自己反倒懦弱起来,变成轻声细语的好好先生。最后这一锅汤端上来,原先的三种食材,早已三体合一,汤为魂,火腿为骨,冬瓜为肤。大家喝着热汤,在赞魂叹骨之余,也怜惜着冬瓜的软。(是不是特想来一碗?我就想…垂涎三尺了)。
(2)豆腐之软
诚如中国人心目中软的最高境界:不攻击,却有抵抗;不争执,却有原则。这样的软,不是瘫软,而是气质上的谦和,心底里的慈悲。豆腐就算煮 成羹,舀一勺与米饭同吃,也是润物细无声地钻入了饭粒之间的每一个空隙,而不是狼狈地四处流窜,这便是豆腐之以柔克刚:一个自由自在的温和派,代表着中国逻辑的中庸之软。
(看看,看看:豆腐明明就是一个贱婢的身份,却被写成了出身高贵的名门望族。分明就已经低到尘埃里的,然,却有着气质上的谦和。)
(3)至软之物—榴莲
榴莲确是不至软之物,但须是熟的,吃到嘴里,口感犹如天然乳脂一般顺滑浓厚,其味道也是润泽的甜。榴莲中的上品,带点醇酒的香,又微微泛点持重的苦,当然柔肠百转,最后还是回甘。(有些矫情了。)
(4)软的大气稳重之——柿子
柿子成熟时,几近软烂,家里人总给我一把特别小的勺子,把柿子皮朝四个方向,剥成一朵方方正正盛开的花,然后用勺子在花心里舀着吃。每一口都甜得丝丝入扣,软得流光泻玉。但最好玩的,还是在软中找稀有的脆。每个甜烂的柿子,内里总能拔到二到四个小而扁圆的“瓣”,紧绷绷的,嚼起来生脆弹牙,那是柿子之软的点睛之笔。
(这哪里是吃柿子,是在用味蕾鉴定无价之宝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