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小段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做的安静时光,索性倚在一个小角落里让自己放空,得以有机会觉察最近一段时间的状态。
说实话,状态中焦虑和压力的成分居多,多数时候都疲于应付,不得其法。
从一个专业切换到另一个专业,人也从一个极端切换到了另一个极端,从原先的自信到现在的自卑。看上去,当下的工作让原先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完全没有用武之地;看上去,原本不具备的很多东西也才是当下需要的。跟朋友讲述现状,话里话外透露的都是不安、小心,对方提醒我,不要因为一件事就把自己的所有都彻底否定。
今天突然意识到,新的专业(营销)这么难搞,究竟问题出在了哪里。
很多人说,因为地区资源禀赋不好,所以营销举步维艰。与之相对应,比如xx地区,资源条件特别好,所以工作轻松不费力。
我问自己,有些工作确实依赖资源,但是如果遇到了没有资源的客观条件,你就理应承担超出阈值的过量的压力吗?当你在承担过量的压力时,有没有想过这份压力是否合理?
有资源的地区有有资源地区的打法,没资源的地区有没资源地区的打法。我们要追求的不是每个地区都执行一套标准,都被拿一套标准来衡量业绩;而是说每一个组织或个体有没有充分发挥它的能力,它的天赋有没有充分被激发。你的起点是1,你把自己提升到1.1;和你的起点是100,你把自己提升到110,虽然提升的绝对值有巨大差异,但相对值却是相等的,都是10%。如果10%都是两者的能力极限,那无关提升0.1还是提升10,我们认为他们都值得嘉奖。
理想的工作氛围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被鼓励着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而不是用统一的绝对量去要求所有人,这么做,让一部分人因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而提早退出,让一部分人因为稍有难度但合理的目标而被激起了动力,让一部分人因为过低的目标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说」任何时候都是简单的,「做」任何时候都是困难的。
一旦你发现了工作中问题的来源,你要如何反应问题,以期待能有改观?
没有后续解决方案的问题反馈都是徒劳。除非你能同时提出经过数据验证显示优于当下方案的新方案,否则,就不要反馈问题了。
一篇絮絮叨叨的文章,聊以自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