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到一段话,作者谈到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女士的感情,认为他们的感情佳话很大原因在于他们那个年代出轨没有现代人方便,我觉得不能赞同。
民国初期,新旧文化激荡,读过书的男人出轨换老婆的简直很多了,好吧。记得有个故事说到,《京华烟云》作者林语堂先生写书出名了,老婆却还是那个乡下老婆,生的孩子都是千金,他的文学圈子里的人就调侃他说,怎么还不换老婆?
我更倾向于认为,钱和杨罕有的契合是他们携手一生的原因。
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锺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锺书的一生。
假如换了别的女人,丈夫生活中如此白痴,的有多少顿骂?
但是一句“不要紧”,轻轻化解了所有的烦恼。
这三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长年累月出自枕边人之口,绝非易事。
如果没有很深的觉知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很难总是这样。
推想着,也许这三个字悄悄熨平了钱老一生的不安全感。
今早读鲁迅先生的杂文,那时候人们的礼节教导很多很多,男人女人都是要被教化要听父母的话。
但是幸运的是,他遇见了她。
一个被父亲捧在掌心的爱获得满满的爱的女子。
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
他们的长情断不是其他人能代替的了的。
文革中,有些艺术家作家等忍受不了,选择自杀离世,但是他们两人却仿佛没有生活在那个时候一样,杨先生更是在当时一同下放的人的眼中,总是“笑嘻嘻”的。
他们已然离世,就连唯一的女儿钱媛也不在了,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么?不,留下了一摞摞厚厚的书卷。
而我更倾向于认为,他们留下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自岿然不动的精神定力。
相较于当下人心浮躁,日日焦虑不安,他们的云淡风轻实在是极高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