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忆往昔,致我的母亲

追忆往昔,致我的母亲

作者: 简容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2-09-16 08:46 被阅读0次

    这几日东奔西跑往返医院,同步安排其他后续事宜,忙得跟打仗似的;9月16日上午搞掂福地,心里一块石头落地,9月17日夜晚在ZZ中心医院母亲病床畔,试着回忆往昔......。

    老妈一辈子乐观爱笑,乐于助人,且不求回报。回想她的过去,脑海浮现的都是她的笑脸:咧开嘴角的露齿,爽朗有力的笑声,极具感染力的话语。接触过她的人,很容易被她那股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所感染。

    她从不说浮夸的词语或大道理,只是诚挚质朴地对待他人,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工作生活中,她处事认真/果断不纠结,属于绝对“正能量”/自带“感召力”的那类人。

    母亲生于1945年农历4月14日,她成长的那个年代物资极其匮乏。虽外婆生育7个孩子,但几位早逝/病逝,只剩下姨妈/小舅舅与她。少小不更事的她,在成年过程中,经历过数次“痛失兄弟”。我猜想,母亲乐观积极/不怕困难的性格,多来源于此。

    外公外婆虽读书不多,却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勤恳善良/乐善好施/通情达理”;在当时“养儿防老”旧传统下,竟然同意送女儿去读大学,即使而今看来,也属难得。母亲聪慧勤奋,于田间务农田野玩耍间长大,学习成绩一贯优秀。她轻松考上醴陵重点(一中初中),因家境贫寒,只能在村里汤家坪初中就近读书;后来考上又一重点(醴陵二中)高中;高考毕业顺利考上湖南师范大学。高考时,本可以考上更好学校的她,为给家里减轻负担,选择不用学费且有补贴的师范专业,并终其一生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的师者垂范。

    在“饿着肚子吃不上饭”的年代,母亲没有辍学/成功求学,离不开兄弟姐姐的鼎力支持;她二哥曾每隔几月用扁担担米,走上二十几公里去学校给她送口粮。对此,母亲十分感念父母兄弟姐姐,也在兄长们离世后尽力照拂他们的子女。退休后,她多次跟我说过此事,“没有父母兄长的支持,她根本不可能上大学”;生病后的她,行动困难,受困于疾病的行动迟缓,也常常感念当年“外公外婆没能享到她的福”,这算是她一辈子的遗憾。相信,很多她的同龄人,也会有同感......。

    成家立业后的母亲,虽每日不停歇劳作(忙完教学工作/忙家庭孩子),印象里从未听过她在孩子们面前抱怨,也没有印象她数落过我们三子妹。她与我父亲相敬如宾,我们几个成长过程中,从未当面见过他们“生口角”。与很多同年龄人一样,在没有煤气灶的时代,为照顾一家五口人的吃喝,母亲每日早早起床天还没亮就生煤炉做早餐。我幼时生病,儿时胃口不好,吃东西挑剔(不吃面条嫌有酸腐气,不喝牛奶嫌有牛骚味);考上高中后离家远,每日得骑自行车半个多小时才能到校。老妈竟然每日早起给我煮饭炒菜(做早餐/中餐带饭),儿时不能完全体会这份早起的艰难与浓浓的母爱。成年后,某次早餐点米饭配菜,被老友嘲笑“没见过早餐吃炒菜的”;她不知道,这是我母亲十几年如一日地早起给我做早餐所养成的习惯……。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都是教师,二人每人拿着42.5的工资,竟然养活了三个子女,个中艰辛,可想而知。奇怪的是,我们三个小孩却没有“穷”感。因为,餐桌上能见到荤菜,衣服也是父亲问过孩子们的喜好后,设计裁剪,母亲缝纫。我和妹妹各有一件过腰遮臀的大红色小棉袄,帽檐带绒,款式时髦,但棉袄线纹各不相同,那是依照我们各自喜好或审美裁剪缝制而成。

    虽然我自己成年后,可以想象出父母当时的“捉襟见肘”,但对餐桌的记忆却是“有鱼有肉”。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小时候,“炼猪油”时的满屋飘香;春节假期,悬挂于水龙头,尾巴垂地的巨大草鱼;除夕夜,酥香的油炸肉丸/绵密的鹅颈丸子/肥而不腻的猪蹄膀。这些荤菜,来自于父母“齐心合力+精打细算”的操持。他们忙完工作后,急忙赶往菜场,赶上小贩收摊前的“大甩卖”;母亲不会因为她不喜欢吃什么,就不让孩子们吃,她会给我们做她不吃的泥鳅/鳝鱼/鸡杂,而且十分美味。父亲手巧,学啥像啥,木匠/裁剪/缝纫样样拿手。母亲抓大放小地精准调度有限的“死工资”,家里东拼西凑,买上了当时是令人羡慕/难得的两大件缝纫机/冰箱。加上,父母自己做衣服/弄美食,快速解决了三个孩子“吃菜穿衣”的大难题。

    老妈为人自带光芒,极具感染力。她热爱教师工作,对学生也视同己出,无私帮助困难学生。因此,学生毕业多年后也会来探望她,感谢她当年的无偿付出。记得她在湘潭锰矿带高三/当班主任的她,工作忙碌,常常晚归。至今我还记得,夕阳西下那缕阳光照在家里书桌下的大陶罐(用于存储大米或单位发的水果),没大人在家饿了想吃东西的我们“使劲去够罐底而不得蜜橘”的情景。

    可能是母亲自己“读上书不容易”,她对于愿意读书的学生不仅倾囊相授,而且尽可能帮助那些跟她当年一样贫困的孩子。为了帮助他人考学,她时常为学生或亲戚的孩子们免费补习英语。寒暑假,家里时不时会多添一两双筷子,那是过来补习的孩子们。至于她的侄子们,作为姑姑,她也是能帮则帮。这里面既有对哥哥们的感谢,更源于她热心乐助的个性。

    她这股敬业爱岗、诚心待人、乐于助人、喜欢分享的劲头(一直延续到她当大学老师直至退休),耳濡目染地感染者我们三个孩子。关于“为人处事”,老妈很少“言传”(甚至我没印象她有“说教式讲道理”/我老爸也是如此),更多的是“身教”。我们三子妹深受父母影响,在大学/企业/机关工作,虽然工作环境截然不同,但都各有发挥,其原因还是家庭成长过程中“认真严谨/专业做事/诚以待人”的熏陶。毕业后,我们虽缺少人际交往的认知,也未熟练掌握人际交往的手法,但都能秉承母亲的风格,因而各有小成。我想,这应该也是母亲一生最大的骄傲:她的孩子们大学毕业后,就从未让她操心皆能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追忆往事,母亲一生为人正派,做事正直清明,属于“特别拎得清”的人。她做事严谨认真、待人真诚、决策果断,这种平等/诚恳深深地影响了我。感念,我的母亲......。

    (后记)

    母亲易*香老师于2022年9月20日11:45分,在ZZ中心医院离世,走时安详,享年77岁。看到这段文字的人,希望可以私信我“你们眼中或印象中的我的母亲”,让我更完整地了解母亲生前的方方面面。

    我相信,这些人生点滴,将如珍珠般串成她“熠熠生光”的一生。虽然普通,但却有普通人那股自带光芒并感染影响他人的力量。

    220916晚8点半RH写于ZZ中心医院母亲病榻/17日早晨6点补充/23日下午完成于ZZ家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忆往昔,致我的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is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