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人潮密集,车厢的颠簸让人群有节奏的摆动。站我身后的两个大叔一身正装,正儿八经地聊着最近火热的话题——"佛系九零后"。我饶有兴趣地偷听,我还没听过其他年龄段的人对"佛系九零后"这个群体是何看法。
"最近疯传的佛系是什么,这词我一天能见几次。"
"嗨,就是指一种无欲无求、不争不抢、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这个词经常和90后搭在一起,什么佛系青年、佛系恋爱,那多了去了。"
"那现在的九零后都这样吗?"
"差不多吧,我周围的小孩挺追崇这种生活态度的,无欲无求,啥事都不强求。"
"那这样可不行啊,没什么上进心,感觉挺消极。"
"嗯,前几天我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就说这一代这样的话真得垮掉..."
听到这,我下了地铁,对刚刚听到的对话,我久久没法释怀,作为一个"佛系青年",我想对那些觉得"佛系九零后"是垮掉的一代的人说:你们真的想太多了。
早在"佛系"一词出来之前,我就是活脱脱一个"佛系青年"。生活里不争不抢心如止水,也并非看破红尘,只是觉得为点小坎就劳力伤神那真的不值得,应该说,人间不值得。
挫折当前,我甚至不用去和别人倾述我的焦虑不安,失意难过,我总能自己在心里独自消化。我知道这大风大浪后必有风平浪静,也知道万里无云下也随时可能狂风暴雨。
我深知这些道理,因此我选择达观得过。凭什么因为我们是九零后,就不能平平淡淡,不争不抢?
有许多朋友分手后就在我面前哭天喊地,说自己爱的认真爱的深,此段过后就在不相信爱情。我安慰他们看淡些,对的人迟早会在正确的时间出现,朋友们说我不懂得爱情中失去的滋味。
真不是这样,我也失恋过,因为失恋我茶饭不思,颓靡不振了好一段时间,我深知失恋的痛苦。但经历了失恋,我才得以成熟,才得以变成更好的自己,得以让自己对的另一半看到更优秀的我。
失恋不可怕,因为失恋失去了自我那才可怕。我们没必要因为一个不对的人,就去否定了爱情的美好。
不止是"佛系九零后",关于九零后的话题最近出现的太过频繁了,今天是"九零后加入脱发大军",明天又听到"第一批九零后已经离婚了",好像我们九零后的生活过得颠沛流离,生不如死。
对这些标签,我们九零后的态度是:我们可以接受调侃,但不代表我们就是。
在我还上初中的时候,我们九零后被说"非主流"、"脑残"、"没用",但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九零后已经很成熟、奋进,并且还有不少哥哥姐姐已经显示出他们的优势。当年的那些标签已经不再适合我们。
无论是七零后,八零后,还是我们九零后,都被贴上过各种各样的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代人在同样的年龄段时都在用适于当代的社会形态的处事态度去生活。
20岁时疯狂,30岁时拼搏奋斗,40岁时都会是社会支柱。因此,真的不用担心我们九零后追崇佛系,就因此消极而不思进取。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九零后一定会是一马当先,义不容辞,前赴后继。该走心的时候,绝不含糊。
其实在当下这个节奏急促的社会,"佛系"的生活态度未尝不好。为人处世,多些平和,少些争抢,真的会让心胸宽广如无垠宇宙。
佛系不代表没有上进心,更不同于"懒系",我更愿意将它理解为生活困境前机智的让步,贫瘠精神里沉稳的进步。
我不相信佛系的生活态度会将我们九零后变成为垮掉的一代。"佛系青年"在失败面前可以表现出更顽强的生命力,因为我们可以笑对失败。在成功面前,我们可以表现出更理智的头脑,因为我们看淡风云。
我们不争不抢,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满足现状;我们不骄不躁,并不代表我们失去一腔热血。
之前有人说,我们九零后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如今佛系青年大批涌现,少了些功利欲望,却有人批判我们消极不上进。
我知道,每个年代的人都是在一片质疑声中长大。但我更知道,声音再大再难听,这个世界,现在属于我们九零后,我们根本无需活在别人的声讨中,我们该活成什么样子,就活成什么样子,以成绩回应就好。
那些看低九零后的人这次真得失望了——九零后,真的不差,真的不是垮掉的一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