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大唐是一个开放地朝代,当时可以说是万国来朝,整个大唐前期气势如虹,可惜最终却盛极而衰,仍然无法逃脱走向败落的末世结局。里面的原因固然复杂众多,但我一直认为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唐朝上下管理层弄错了重要的一点:开放不等于放开!
开放是井然有序的,在管理之中,一切都被牢牢掌控着;而放开却是混乱的,带有自生自灭的意思在里面。唐朝启用少数民族将领,提倡民族融合没有错,可没有约束的毫无章法的放纵任其势力壮大,以致造成奴大欺主,尾大不掉,最后就成了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通过无数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一个伟大的道理,即:自古以来,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抑或是一个人,在成长和繁荣的过程之中,都必须养成合理有序的生存习性,都必须拥有成套规则的管理方式。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任何的自由,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内,就像鸟儿的自由飞翔,它的翅膀也必定要借助空气一样。
今天我们欣赏一首唐朝诗人张祜的《白鼻騧》,在其简单的诗句里面,仍然能够察觉得到唐朝盛世之时的生活气息,既有异域风气,亦带着本土风俗。在这首小诗之中,诗人为我们展示出了丰富的都市生活场景,足够吸引人再三品味。
《白鼻騧》
【唐】张祜
为底胡姬酒,长来白鼻騧。
摘莲抛水上,郎意在浮花。
诗题《白鼻騧》,乐府旧题,属于横吹曲辞。騧,读音为guā,指黑嘴的黄色马匹,《诗经.秦风.小戎》中有句:“騧骊是骖”。作者张祜,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早年诗名得令狐楚推荐,可惜遭到元稹嫉妒,没有得到朝廷使用,空负一身才华。晚年隐居丹阳,辞世于此。其诗清华明艳,婉约雅致,大多描写玄宗朝宫闱遗事。
开头两句,“为底胡姬酒,长来白鼻騧”,哎,那些华服少年为什么骑着白鼻騧,络绎不绝地来这里喝胡姬贩卖的美酒呢?首端直接提出疑问,巧妙引出主题,这个明知故问式的写法,完全体现了绝句小诗的一贯技巧特征。
胡姬,少数民族女子。在当时的唐代长安城中,开设有许多胡人酒肆,里面大量使用胡族女性贩卖酒水,以此招揽顾客。毕竟,若说唐朝女性风气放得开,那么这些胡族女子就更加野性十足,从而能够引诱血气少年闻讯而来。李白亦曾写过一首《白鼻騧》,其中有句:“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唐朝风气,可见一端。
而其间“长来”一词,根本没有什么想到遮掩的样子,直截了当地把来此喝酒少年们的心里状态给表现得明晰无比。正是如此,唐人在对待感情上的豁达模样,也被绘写得栩栩如生,仿佛皆在眼前。
结尾两句,“摘莲抛水上,郎意在浮花”,却是应承上面尾句,把胡姬对待少年情感的担心,写得清清楚楚。有心接受少年郎的爱意,却又怕他所谓的爱情就像被摘下的莲花,被随随便便地抛弃到流水里面,然后跟随流水肆意漂浮而去。
这两句,诗人详细地描写了胡姬的心理活动,为了把她面对热忱感情时候的微妙状况能够清晰表现出来,于是便巧妙地借助乐府常用技巧谐音手法。此处的“莲”字谐音于“怜”,把男女之间互生情愫之时的小心思,刻画得惟妙惟肖。
此处,诗人的描写十分符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句话的意境,正像《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中所说:“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毕竟,感情是需要双方的付出,同时也需要两方共同呵护。
诗人擅长叙写唐时旧事,把自己深厚的情感寄托在这种叙事过程中,慢慢拉长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欢欣时光。对于这些美好的场景,没有人能够轻易地忘记,所以文字就成为最好的载体,可以自由又尽情地抒发着内在的感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