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特定时期的选择面前都会有迷茫的时刻,尤其是年轻人。最近遇到一个朋友迷茫中,借用他的例子分析我对迷茫的一些看法。
第一次见王君的时候他好像刚到一家互联网公司,谈论中对该公司的前景很看好而且对自己做的事情都很有热情,当时我想现在的年轻人真厉害,一毕业就能抓住这么好的机会遇到这么好的平台。羡慕并看好他。
第二次见到王君的时候居然说又换了一家公司,还是互联网,不过目前正考虑要不要离开呢所以很迷茫,总想周边朋友能给个意见参考。
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想着他为什么这么频繁的换工作呢?上一个单位不像他当时说的那么好么?
没有直接问,而是跟她聊了一些工作的细节,分析了下他工作内容性质,了解了一些个人的对工作方面的三观。有了以下几点突破:
一、如何看待枯燥无味的众多琐碎工作
虽然他做的是运营,不过许多其他的工作类型也是一样的。工作内容需要回复很多的客户咨询,统计各种小数据。上传各种的文章,商品等等。这些事情都很简单,每天都会重复做很多遍,一开始多数人会有些新鲜感,后面因为成了机械的重复,并且整个自己的时间都被这些小事情占据了,没有个人的时间,没有学习或者和家人的时间,就开始怀疑自己做这样的工作到底意义何在?难道只是为了拿一份工资么?
A朋友回答:不建议王君这么频繁换工作,毕竟还年轻,下一个单位招聘看简历,首先会发现你不长久,这么频繁换两次工作,每次都不长,会对你的稳定性产生怀疑。而且我们的工作其实也是这样枯燥乏味的,都一样。
我并没有给予直接的建议,而是拿其工作中的小事来分析。
1、事情琐碎占用时间多,没有自己的时间,无法提升自己
真的是事情多么?有没有可能把同类别的事情合并处理,能不能科学规划自己的工作流程,统筹规划自己的时间?
无法提升自己?怎样才算是提升呢?事情多,分两种:
一种是第一次遇到的事情,那么可以花多一点时间学习处理。但是处理完了不要立马就去处理下一个事情,而是去思考一下这个事情自己处理的方法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下次还会多久发生一次,如果下次还会经常发生,这次趁热打铁把流程记录下来,以备下次使用。
二是重复多次的事情,一是能不能利用上次处理的模版快速处理。二是看能不能再改进一下呢?三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想到了就记录下来,积累下来。
最后再次提升,鉴于他目前公司规模小,人少,基本事情都是几个人处理。换位思考一下,即然这个行业未来前景很大,那么未来一定会扩大规模吧,假设自己提升为了领导,怎么领导新人干自己的这摊事情呢?把自己的工作留成教程,以便减轻减少培训新人的难度和时间。
如此这番折腾,我不相信还是最初的忙碌无进步状态。
出现问题,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做的方式不对,是不是还有的可以其它方式改善提升的。
2、领导总是针对我个人,有问题时说我说的有点人身攻击
反问:抛除领导态度问题,他指出的问题对不对?是不是你真的存在这个问题?答案是。
这个态度是针对你个人,还是对哪个员工都这样呢?原来是都一样,老板就这样的人。
建议:即然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即然领导说的是对的,那么只听对的就好了,有人能指出问题所在让自己提升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呢,平时可能需要花钱才能有这样的机会,也不一定就适用。至于领导的语气态度,当作他说别人好了,为了提升自己,宁可不要尊严,不要脸,不怕被踩扁。总有一天我会进步到你高看我的!
这个建议一般人可能无法接受,说远了去,比如胯下之辱之类的多得是对吧,对比起来好像根本算不上什么事,为什么让这么小的事情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呢?
3、如何选择?
工作中接触到的事情和问题都是一些负面情绪。时间长久了会有职业伤害,会对个人产生负面影响。
建议:职业选择会遇到一些考量,一种看这个行业前景,是不是未来前景很大,市场很大,很有发展前途。
再一个就是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工作都是解决问题,问题有的是好问题,通过解决,双方都会受益。有的问题是单方受益问题,还有的问题是双方都不受益。
每个人对于受益的理解不一样。有些人会天生屏蔽一些工作中的负面影响或者情绪,会找其他方式进行疏解。有些人就无法处理这些情绪。
如果经过再三思考看清楚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群,想为这类人群服务,或者想通过服务这类人群跟着一起提升,那么建议不要考虑前面所说的职业时间长短,看清楚了就果断的换,越早越好。
选择有很多时候并不是主动的选择。别人的光鲜,以及成功都是给外人看的。其实真实选择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他也许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而运气就是这么好,不同的被动选择直接导致了最后的好的结果。
小米的模式是雷军最初主动选择的么?并不是。他去找供应商时很多人不看好他,所以不给他提前生产,这样才出现饥饿销售零库存的模式出现。
有多少人的人生是主动选择的呢?谁在选择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有今天或者明天呢?
再看到别人的选择时,多注意下当时的环境和背景。
4、如何看待被人给予的建议
当迷茫时会找身边人咨询,不同的人给予的建议不同。
可是你想过没有,你提出的问题是孤立的单一的,对方并不了解你的全部信息。
对方只能自己猜测或者更进一步询问,以争取多些信息,给出的建议多少会基于对方自己的人生观、生活观、工作观来提出的,可能并不适合你自己。有的人是工作狂,有的人热爱生活,有的人喜欢改变冒险。同样的问题这些人给出的建议绝对不同。
最好的方式,多听取建议,拿回来批判性思考一下,适合自己的就听取,不适合自己的就想一下自己和对方的区别然后留作参考。
最后你还迷茫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