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一路婉转崎岖走来,在临近归海时,一改往昔的桀骜不驯,变得舒缓温柔起来。几经改道,终于由人工,由刁口河改由南向五十公里的大汶流入海。这条母亲河流经黄土高原,裹挟着泥涌向这里,馈赠了一片冲积平原一一黄河三角洲。这里被称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由于人迹罕至,成就了一片荒原。虽说是荒原,但荒原上也其独特的美景。我与这片荒原的结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黄河北岸滨海油区,尤其是孤东油田的开发如火如荼。两座石油小镇一一仙河镇、孤岛镇便成了油田开发的后勤生活基地,我曾经在这两座小镇上工作了十六年。两座姊妹镇一个共同点是,神仙沟穿两座小镇向北入海,但又各有千秋。孤岛镇是滨海油田的发祥地,渤二井的发现,掀开了开发滨海的篇章。原济南军区生产基地在孤岛设址,油地军三方融合,为孤岛的发展建设群策群力。欣马酒业、黄河王酒业、三丰香油等知名企业,为当地的经济注入活力。孤岛大盘鸡、黄河口鲜鱼汤,更是这里的美食,让人流连忘返。仙河镇是由同济大学设计,从空中俯瞰,小镇建筑错落有致。“团结、友爱、振兴、中华"是小镇上四个段落、八个居民区。仙河镇是全国文明住宅小区,每年来此观光、欣赏石油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由仙河镇向东行进二十公里,便进入孤东油田的大红门。孤东油田就座落于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荒原上,当年黄河入海改道,就是为开发这一油区,由山东省政府与胜利油田决定,经人工将黄河入海口向南推进了五十公里。这里是孤东油区的主战场,有亚洲最大的联合站一一孤东联合站。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往来于仙河镇与孤东油田前线。车子行走在矿区公路上,两边是整排俗称"磕头机"的采油树。旁边有一汪汪的浅水塘,塘边成片成片的芦苇和红柳,一些水鸟时常出没于芦苇荡。在风的作用下,芦苇摇曳,发出"飒飒"的响声。站在公路上观看,芦苇呈波浪般的摆动,似清风拂过水面,荡起层层的涟漪。没想到,身边还有如此的风景。曾经无数次地走过这里,真的是熟视无睹。有一年深秋,接待了一对从辽宁鞍山来的年轻夫妇,男士与我是朋友,女士随夫休闲。他们是在听了我描述黄河口的景观后,寻梦黄河口,想目睹黄河入海的雄浑。我作为他们的向导,先领他们品味了孤岛镇的大盘鸡,然后驱车一路向东,进入了孤东油区。作为入海口地标性建筑,暸望台傲然矗立在黄河岸上。一九九九年八月份,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黄河,曾登上暸望台,远眺入海口,并为胜利油田题词:"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创业走向创新"。我带领兴致颇高的夫妇登上塔顶,遥望远处的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观。黄河在此处河面变宽,舒缓地流入大海。远处,黄河的水与天际交汇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河、哪是海、哪是天。仿佛黄河遁入了天际。望着河汇交织的壮观,女士禁不住高吭了一曲《我的祖国》,她可曾经在辽宁省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得过一等奖的,她高吭富有激情的歌唱,将我的情绪定格在这一望无际的荒原上,感念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厚爱。这时候的秋风逐渐凛冽,远处的芦苇也渐渐枯黄,白色的苇穗在风力的作用下,漫天飞舞,真的像一场大雪,提前来到了人间。有几只大雁从头顶飞过,鸣叫着向南飞跃黄河。似乎为这场芦花飞雪作着和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