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核心原则并身体力行的人,和缺乏思考随波逐流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命运。 -- 《教父》
这不是一本看了就像让人打了鸡血的励志鸡汤书,也不是让你一万小时刻意练习的技能书。这是一本人生成长路线图,书中提供的七个习惯构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成熟模式地图”。对追求个人精进的人提供了一套习惯养成与践行的法则。
本书的知识地图如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知识地图制图来源:华十二
成熟模式地图,把整本书串联起来,其中不同的单一习惯或组合可以实现从个体到组织、从普通到优秀再到卓越、从单一思维到立体的跨越。
2
这本书提示一个事实:优秀人的背后都有一套坚守的原则,并且远超自身利益和愿意。
本书重新定义了习惯: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和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习惯的培养需要以上三方面的努力。
改变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有了一更高的目标才能激发斗志牺牲当前的生活状态,并为了做出牺牲。
我们最重要的要突破如何做,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比如有人喜欢跑步,有人觉得无聊,有那工夫跟自己较劲,不如躺在沙发上刷剧。不喜欢人的看到的是表面,关注的是负面点,比如跑步费时间费膝盖等等。而喜欢跑步比且坚持跑步的人,关注的是积极的一面,比如坚持跑步所带来的健康和社交,总有那么一群人,和你相似。而最重要的是跑步的背后是一群积极向上的人,有追求自己真实想法的人,敢于挑战自我的人。
养成一个习惯很难,痛并快乐地坚持的人,从跑步开始突破单点突破可见端倪,其他方面的持续坚持,肯定也是比没有良好习惯意识的培养的人更优秀。换句话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本书重新定义了效能:效能就是产出与产能的平衡的原则。七个习惯是提高效能的习惯,真正的效能基于符合自然规律的永恒不变的原则。效能的关键在于平衡:一味地重视产出会导致糟糕的状况,太过维护产能也会造成低效能的结果。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博弈,拿捏好彼此之间的平衡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那些书生气息过于浓烈的书呆子,只读书不愿意生产的人,幻想于理想的生活中,不存在于直面现实的世界,是永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3
这本书大纲的思维导图如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思维导图七个习惯分别如下:
习惯一:积极主动
1. 采取主动是实现人生产能与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对于培养七个习惯来说也不例外。
2.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 积极的人总会有好运气的,积极意味着做事有格局,事情的走向尽可能去推动完成,而不是被动参与。
关注圈和影响圈
4. 积极 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力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5. 消极的人关注“关注圈”,紧盯他人的弱点、环境的问题以及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不放。
-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无法控制
- 直接控制:通过培养正确的习惯来解决。
- 间接控制: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争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口头游说。
- 无法控制:以微笑、真诚、平和来接受现实。
在积极主动习惯中,最大的感受是关注圈和影响圈。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变得越来越优秀的原因。
人的精力有限,必须聚焦自身,当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时,你才会走出自己的关注圈,向影响圈靠近。一步一步往前走,没有走第一步,无法进入一个高的平台,你就无法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另一个感受是,有些事有些人,你必须学会相处,因为你只能控制自己的想法,间接影响他人,别人怎么想怎么做,你无法控制,学会接受即可,将关注圈放回自己。
习惯二:以终为始
1. 此时此刻起,一举一动,一切价值标准,都必须以人生的最终愿景为依归;也就是由人生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来决定一切。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把人生使命谨记在心,每一天都要朝此迈进,不敢有丝毫违背。
2.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创造。我们做任何事物都是先在心中构思,然后付诸实现。正因如此,认定使命才显得如此重要。
3. 凡是心中秉持恒久不变真理的人,才能屹立于动荡的环境中。因为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我、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确立个人使命之后,我们就不必借助成见或偏见来面对变局,如此一来,便能保持安全感。
习惯三:要事第一
1. 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所在。
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一般人往往对燃眉之急立即反应,对当务之急却不尽然,所以更需要自制力与主动精神,急所当急。
2. 善于授权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且对双方都有益处。不过授权者必须真心实意以管理为出发点,而不只是只求效果。信任可以激发强烈的动机,使人全力以赴,但需要时间与耐心。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歌德
分为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
指令型: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
-
责任型: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
-
预期结果
-
指导方针
-
可用资源
-
责任归属
-
明确奖惩
- 成都人士习惯去做失败者不爱做的事。他们当然也不喜欢做这些事,但他们让这种不喜欢服从于自己对目标的追求。----格雷
4. 问题的反面是契机。
习惯四:双赢思维
1. 双赢的精髓就是情感账户,也就是信用。情感账户充足,我们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本身,而不用去关注性格或者立场差异。所以首先储存情感账户,然后引导更多人达成双赢的共识。
2. 当你培育自己的双赢心态时,你将发现一件美妙的事:人际关系变得更容易了。--乔治·埃里奥特
3.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
双赢品格:诚信、成熟、知足。
(一个诚信、成熟、知足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或根本不需要用到什么技巧。)
-
双赢关系:以礼相待、真诚尊敬与欣赏对方的人格、观点;投入更长的时间进行沟通,多听而且认真地听,并且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以实际行动与态度让对方相信,你由衷希望双方都是赢家。
-
双赢协议:绩效协议或合作协议。从属关系变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变为自我监督。
-
双赢制度:许多情况下,问题是来源于错误的制度,而不是人。恶劣的制度甚至会使好人也受到感染。
-
双赢过程:以原则为重心的谈判对事不对人,着重双方的利益而非立场。目标虽在寻求彼此互利的解决途径,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和标准。
可分为四步骤完成双赢过程(目的和手段是一致的)
-
从对方的观点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甚至比对方了解得更透彻。
-
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
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
找到实现上述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习惯五:知彼解己
1. 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
2. 同理心聆听。出发点是为了理解而非为了回应,也就是透过言谈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与内在世界。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差别是,同情掺杂了价值判断与认同。有时人际关系的确需要多一份同情,但却易养成对方的依赖心。同理心也不代表赞同,而是指深入了解对方的感情与理智世界。
据专家统计,人际沟通仅有1/10通过语言来进行,3成取决于语调和声音,其余6成则得靠肢体语言。
3. 推己及人的四种反应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 价值判断 —— 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 追根究底 —— 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 好为人师 —— 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 想当然 —— 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4. 古希腊人认为,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表达自己也应该循这三个阶段进行。
习惯六:统合综效
-
统合综效的精髓是尊重差异,建立优势并弥补弱点
-
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
“我们不应单纯地模仿大师的言行,而应该追求大师所追求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我们不应该单纯的模仿,而应该创造。
-
统合综效基本的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
沟通的三个层次:
- 互相提防(输/赢模式)
- 互相尊重(妥协)
- 统合综效(双赢)
- 寻求第三条亲道路
举例说明(家庭丈夫要陪孩子钓鱼,妻子要陪家人) 如何实现共赢 而不是妥协。
这不是一种交易,而不是变革,两个人都如偿所愿。
6. 自然界是统合综效的最佳典范。
生态学很好的解释了自然界统合综效:世间万物都密切相关的,这些关系可以将创造力最大化。
本书所讲的七个习惯的真正力量也是存在于它的相互关系中,而不是单个的习惯中。
7. 越过通信统合综效的障碍
- 直接控制
- 间接控制
- 无法控制
- 每件激怒我的们的事情都能成为让我们理解的契机。让我们最烦恼的人也往往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习惯七:不断更新
-
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引发惊人的结果,每念及此,我就认为世上没有小事。——巴登(Bruce Barton),前美国众议员及广告业者
-
从四个层面磨练自己:
身体方面:锻炼、营养、压力调节
精神方面:学习、冥想、实现价值、忠诚
智力方面:阅读、想象、规划、写作
社会情感方面:服务、移情 、统合综效。(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也就是产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能真正可靠。
写在最后
习惯的养成符合人的天性,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本书上作者提到的七个习惯更像是在打怪升级路上的七个习惯,由初级养成的习惯到高级进阶的习惯。七个习惯也并非独立的习惯,只有真正了解了习惯背后的深层次行为逻辑,再结合自身的行为做事目标定位,养成高效能的习惯我们才会去了解、去践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