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一个帖子说,一个人决定辞掉工作写25万字的小说的时候,他并没有纠结明天干什么,后天干什么,下一个月干什么,下一章怎么写。
他只注重下一段怎么写,就这样一段一段的写下去,直至写完。
我想古龙写《绝代双骄》的时候,就是这样一段一段的写下去的,没有丝毫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原来的武侠小说都是这样吧,区别在于金庸有时间去修改调整,而古龙写完就完了,不要说调整,就算是写完也耗尽他的耐力。
写小说是分为两段的:一段是写,可以飞快;一段是改,比较痛苦。
那么就开始写吧,享受一段一段飞也似的感觉。
其实最好的写作状态应该是现在,没有挂碍,不用生计奔波。
只不过是有点冷,脚冷如果能够改善,那一切就完美了。
最好是有自己的房子小园,方便的卫生间和厨房系统,客厅兼书房,院子连卧室。
早晨起床,一抬眼就能见到院子里的绿色,穿上暖暖的棉袄。到卫生间里洗漱完毕,到厨房去打开咖啡机做一杯咖啡。
坐到客厅里的暖席炕上去,敲打电脑,看着一行行字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段落的增加,字数的累积,完成一日的任务,便可以稍稍休憩一下。
打开破壁机做一碗暖暖的豆浆,拿出几个馒头,微波炉里转一下。便美美的享受一顿早餐。接着该干嘛就干嘛,行使一日的事情。
但是脑袋不会闲着,还在运转写的内容,因为一大早起来写的可能是一堆垃圾,只不过为了开始机器的预热产物,实际是没有什么价值。等到机器走上正轨,正是你在生活的间隙酝酿的时机,酝酿成熟之后,你得找一个不受打扰的时间和空间,把它写下来。
这样你一天所做的功夫才不是无用功,起码有一半是有用的。接着你的时间就围绕着小说这件事在运行,你呢,也将形成一个整体,不再是被生活日夜切割的碎片。
人,需要强大的定力和能力把自己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被环境或者周遭的人给改变。计划是要有的,实际与计划的冲突之处,需要耐心的调整。
让自己处于中庸之道上,何谓中庸?则指你在计划和自我之间很好的相处,既能完成计划,也能让自己舒服。
这个通过行动找到自己,是一个非常开心的过程。
不能说是非常开心,而是把自己的所学,所遭遇,还有母亲的灵魂融入到自我的炼狱中去。脱离了凡事俗尘的劳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