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体诗简诗
关于藏头诗与嵌名诗的创作(之四)

关于藏头诗与嵌名诗的创作(之四)

作者: xueshuai | 来源:发表于2016-10-04 19:25 被阅读0次

4.3 再续

随着与同事之间的熟稔程度不断加深,也时有给同事们的赠诗之作。当然了,诗作成与不成,水平可与不可,还是要看机缘。而每一首诗也都应有其明确的主题,可以谈史、评时、论世、叙事,而不仅仅是抄抄名词、说说好话、唱唱赞歌而已。个人的观点:有主题的诗才够的上诗歌的基本门槛。(可能是在小学时期被语文老师教课文时候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毒害太深,呵呵)

比如赠予同事尹申燕的这一首《咏包拯》。一开始看“尹申燕”三个字似乎没有丝毫头绪,然而一旦以铁面无私的开封府尹包拯大人为题,却是一气呵成,全诗毫无凝滞之感。

咏包拯

尹令开封昭日月,

申雪断疑慑佞奸。

燕去云高真孝肃,

铁面直节是青天。

下面这一首亦是如此。“高瑞波”三字应该是比较容易作为藏头诗的首字嵌入的,“高”、“瑞”、“波”在汉字组词中都是常用字的嘛,在古诗歌中出现的频次也很是不少,说句不客气的话,从全唐诗里面照搬几句出来拼在一起,都是很有可能既押韵、又工整、意思还贴切的。此处我以长江三峡上的神女峰为题,倒是平淡有余,波澜不足。

望神女峰

高峡遥望已千年,

瑞琼长风送客船。

波影难晓灵心意,

碧江青天夜无眠。

再如这首《月夜思乡》。“叶家松”三字,一如“高瑞波”,极易入诗,极易成篇,五言、七言皆可为,律诗、绝句均可作,“叶落”“家书”、“松间”,都是古诗句中最为常见的词语和句式了,此处稍加攒串,即可铺陈成文。

月夜思乡

叶落乡情旧,

君行一江秋。

家书经年至,

松间月如钩。

再提一位同事“何治军”,这个名字也是非常容易入诗的三个字了,“何日”、“何妨”、“何曾”、“何必”,“长治久安”、“治平策”,“从军行”、“将军令”,都是在诗词中多曾见到过的。而一鼓作气写下三首藏头诗,各有各的主题,各有各的内涵,虽然也是各有各的瑕疵(比如格律有偏、结尾显差),但是也足可聊慰心怀了罢。

怜木兰

何日著我绣夹裙,

治妆重塑女儿身。

军行戎马十二年,

谁是木兰阿郎君。


惜诸葛

何日长车越祁山,

治疆凌域步中原。

军中自古惟晓战,

可知民心尽守川。


叹放翁

何曾夜断关河梦,

治下徒余泪痕空。

军戍匹马梁州日,

回望中原却秋风。

也就是在同一时间段内,我又对景观入诗开始了一点初步的尝试。比如在游览四川新都的升庵祠和桂湖公园时,渐次行过飞虹桥、枕碧亭、沉霞榭、杭秋舫、绿漪亭、杨柳楼、紫藤廊、聆香阁、湖心楼、坠月楼、澄心水阁等景致,禁不住诗情满怀,归家之后便即写下了这首《游桂湖》,将所有景致一一入诗。虽有几处文字稍存拼凑之嫌疑,且为将景观名称嵌入而导致韵律欠佳,但整体诗作却还尚显工整,节奏与内涵也还算是差强人意了。

《游桂湖》

桂湖凌波缥清流,

东风吹雨抚萍悠。

径曲路玲桥飞虹,

枕碧沉霞隐杭秋。

亭畔绿漪憩杨柳,

廊中紫藤聆香幽。

湖心坠月澄心水,

升庵素林游未休。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藏头诗与嵌名诗的创作(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cs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