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饮食的讲究并不比现代人差,
但是其方法却大不一样。
认为谷气充足了,
气血就能协调,
筋骨就会强壮,
形神就会完善稳固。
气血与饮食,
必须相互为对方所用。
如果在日常饮食时,
能够掌握正确的原则,
人就会强壮健康。
我们吃的五谷,
是提供生存、生产、生命
各种活动的最主要能量来源,
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论语》讲:“君子食无求饱。”《黄帝内经》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宋代《圣济总录》讲:太饱伤脾,脾伤则善噫、欲卧、面黄。”
很多饭后心肺疾病发作的人均与此有关。
还有很多人吃完饭就困,
尤其是脑血管有问题的人这种情况较多,
由于吃得过多或不易消化的食物较多,
造成气血不够用,
因为我们消化食物也是要仰仗气血运行的,
而且需要的还很多。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这里的意思是,饿了该吃,渴了该喝;但不要等饿极了渴极了再进食进饮,否则非但无益,还会造成积聚和痰癖这类的疾病。
下面教家长们几个常用的积食调理穴位,各位宝爸宝妈一定要学会啊!
清胃经
揉板门
顺运八卦
清大肠
摩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