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读财富自由之路——23.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重读财富自由之路——23.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作者: 李少白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18:26 被阅读0次

    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有个玩笑说:

    所谓幸福就是自己的收入总比妹夫多20%……

    【比较在所难免,但不要掉进比较的大坑,我想这应该是对待比较的态度。人生活在事上是无法避免别人评说的,也不试图去避免,自己能做的就是把握好自己对待“比较”这个概念的态度,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自我成长上。比较绝大多数情况是拿自己的现状与别人的现状进行相比,比得过就舒服,比不过就难受,仔细思考一下,这其实是一种肤浅的行为。人的现状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你的出身、你的教育、你的经历、你的努力,甚至你的相貌,要看到现状背后的这些因素,然后更深一步了解到,现状只不过是过往一切积累的结果而已。那么我就知道,如果对“自己的现状与别人的现状”比较的结果不满意,换句话来说,就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那是因为一直以来我的积累不够造成的,那样的积累换来这样的结果,这没有什么好说的,进一步讲,如果我想对自己未来的“现状”满意,那么选择明确而又唯一,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地积累。】

    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既然“比较是相对的,永远没有尽头的”,那么有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呢?有的,那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成长上”。】

    由此,我们可以轻松地想象:对那些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结果之上的人来说,幸福和快乐永生永世难以获得,就算偶尔产生了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也必然是昙花一现,因为总有人比他们更加貌美、英俊潇洒,收入更好、权利更大,地位更尊贵、财富更雄厚。

    【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的比较”就是一个大坑,世界的平等是相对的,很多事从一个人一出生就是“不平等”的,你怎样看待这个“不平等”,就决定了你的幸福和以后的人生。笑来老师为什么一再强调“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因为这就是所有普通人在这个世上获得可靠幸福生活最靠谱的方法论。】

    在很多时候,比较是一个坑——一个大坑。说得再干脆一点:比较就是陷阱。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获得无须比较即可获得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要获得“自己能控制的”快乐与幸福,而这是有方法的,只要你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把自己的快乐与幸福建立在自己点滴的进步和积累上。】

    然而,比较就是很现实,也很残酷,最要命的是——比较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不由自主的。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有些陷阱是我们无法避开的——掉进去之后还能爬出来,这才是真的勇士。

    这是事实。

    【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尤其是在中国的大环境下),比较甚至是被鼓励的,作为一个表面上为了促进个体成长的手段。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其影响,甚或掉进这个坑里久久无法自拔。幸运的是我们慢慢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对自己慢慢的心里建设,慢慢地(或多或少地)走出了这个大坑,找到了更值得追求的东西,感谢笑来老师。】

    例如,为了衡量自己的实力或者竞争力,就要对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有充分、深入、真实、客观的判断。虽然大多数人总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但很少有人会对自己的银行账户余额产生哪怕一丝丝的幻觉。

    有一个很不幸的事实:

    所谓“成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不断把别人比下去的过程。

    如愿把别人比下去了还好,若比不过,那就很痛苦了——“自己被比下去了”是很多人真切感受过的“不幸”。体育赛事里经常出现银牌得主苦拼多年依然比不过金牌得主的情况。你不妨把自己当成那个银牌得主,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屡败屡战的道路上不断听到来自好心人的安慰,会不会觉得那简直是千刀万剐般的缓慢折磨?

    在某个技能(或者说“某个维度”)上死磕,确实是一个策略,而且不一定是不好的策略。不过,有没有别的策略呢?

    借用几何术语,其实很容易理解:

    在单个维度上,比的是长度。

    在两个维度上,比的是面积。

    在三个维度上,比的是体积。

    实际上,生活是有很多维度的,每个人也都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更不是一条直线。生活中有很多特别精准却没有被大多数人深刻理解的比喻,例如“一根筋”就是个“细思极恐”的精准比喻。

    【这是我以前完全没有想过的。笑来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策略,那就是竞争力不能只看一个维度,是不是可以从多个维度下手?仔细想一下,现实中确实是这样,有一个技能优秀同时拥有多种技能的人少之又少,(突然想到,不是现实太平庸,而是大部分人太平庸了,人才永远是最缺乏的)。】

    在任何单一维度上,都只能有一个人是“第一”,也只能由少数人“名列前茅”,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落后”的。想明白这个事实之后,你就不会觉得有什么残忍的了,因为还有更残忍的:在很多时候,即便当了第一又能怎样?

    为什么李宁和郎平看起来更为成功?——不仅从商业角度来看。

    他们都是在自己曾经做得最好的维度之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

    假设在单个维度上做到最好的取值是100.在1个维度上,最高值是100;在2个维度上,哪怕分别只有50,“面积”也已经是2500了;若在3个维度上分别取值50,那“体积”是什么?125000。(请注意:这些数字只是“意象”,并不代表事实,但已经足够说明事实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学老师经常在学生毕业很多年之后慨叹:

    “最终真正有出息的,大都是当年成绩一般般的……”

    【我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这种现象,根源是什么?笑来老师的这个说法很有说服力。因为人是立体的。学生时代,老师以为“成绩就代表了一切,至少代表了一个人成就的大部分”,可是多年以后的事实“打了他们的脸”,真正在人生中有成就的是那些“成绩中等,但爱好更多,能力更多面”的人。那么这对正在读书的孩子有什么意义?对他们的家长有什么意义?对现在已经工作的我又有什么意义?虽然我已不再上学,但这也是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的。多读书、多思考、多了解时事、多锻炼、多接触不同的人、多走一些地方、多开阔自己的眼界、多参加一些活动,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启发。只要开始,永不言弃。

    对正在上学的学生来说,有没有人在那个时候就想明白了想透了“什么是对自己以后发展或者成功最有利的做法”?比如,放弃对绝对最高成绩的追逐,把自己的一部分精力放到兴趣爱好、为人处事、增长见识等其他维度能力的培养上。我想几乎是没有的。绝大多数人总是在经历过后才能总结出当时最好的选择,这就是事实。】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叹,就是因为“没想到”;而他们之所以“没想到”,就是因为当初竟然不知道人生除了在校考试成绩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维度【而这些维度对以后的成功是更重要的】。

    【社会主流价值观促使每个人去做的去想的,和对个人成长发展真正有用的而要去做的去想的,真的不一样。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我竟然现在才明白。想明白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但总是只有少数人做到。】

    因为有过被曲解的经历,所以我很少接受采访。如果我接受采访,我一定会认真地说清楚:

    千万不要把我写成各方面都优秀的人——因为我真的不是。

    年纪越大就越明白,小时候参加个竞赛、获得个大奖之类的事情根本没用——绝大多数人不还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

    不过,“打造多维竞争力”这个策略,我确实使用了很多年,而且越来越擅长这么做。

    在我的脑子里,《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不可能只是一个收年费的专栏,我不可能只是一个“写手”。我知道自己不是最好的作家,我也知道自己没有最好的文笔,我之所以开始写作,肯定是因为我已经想出了很多个维度——有哪些维度呢?你不妨猜一猜。

    其实这不是什么秘密或者秘诀,但它确实因为太公开了以致大多数人不把它当回事儿。人们之所以喜欢秘诀,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大的成功必然要有大的秘诀才能匹配”——正如大多数人相信“大的事件必然匹配大的阴谋”一样。

    【人们总是倾向于为任何一件事找一个理由,哪怕这个理由很牵强。人们不喜欢不可知,喜欢确定性。但事实是,虽然人类发展至今,世界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不可知的。“不可知”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要学会与它相处。比如“肯尼迪遇刺”这件事,很多的人总是以为发生这么大的事,背后肯定有“惊天大阴谋”,可现实往往令人失望。并不是说每件事背后一定没有阴谋,可是对很多事来说,它的发生真的只是一个偶然的结果。】

    “跨界”是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词汇。事实上,所有的跨界者最终都会不由自主地深谙此中道理:

    每次跨界,都是在给自己扩展一个新的维度。

    一旦跨界积累成功,实力或者竞争力的提升只可能是几何级数级别的,而绝对不可能是“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简单。这种策略,若知道就很简单、很自然,若不知道就“百思不得其解”——每天苦恼:“问题出在哪儿呢?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之前有过其他解释,你还记得吗?“不同的两个物种”)

    【随着时间流逝,人与人之间真的会有天壤之别。“落后者”怎么也想不明白,“领先者”是怎么做到的?他们之间的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大到让人绝望的地步。可“落后者”只看到了“领先者”的成就,没看到的是对方的是:深埋心中的价值观、心中强烈的欲望、从绝望到希望不断的探寻、多少个日夜深入的思考、卓有成效的方法论的探索和应用,以及天长日久反复的实践和积累。没有这么大差距,才怪呢。】

    对一些流行的概念,我个人并不把它当回事儿,例如“跨出舒适区”这个说法。这种东西在我眼中都是隔靴搔痒的、没有足够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肯跨出所谓“舒适区”,只不过是因为不知道还有“多维度打造竞争力”这样的策略——如果根本不知道这个策略,当然就不会指导它的好处,所以才那样待着。如果真的有什么“舒适区”存在,对我这种善用此类策略的人来说,不跨出去才不舒服呢!谁拦着不让我跨,我就跟谁急……

    【人生啊,只不过是一种习惯,只不过有的人养成了好习惯,有的人养成了坏习惯,还不自知。】

    所以,我这种人,看到跨界的机会绝对要一把抓住,不能错过。至于那些冷嘲热讽,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挂怀。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不过,在这个简单的方法论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窍门:

    你要至少在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

    你可以这样理解:

    凡事都有成本。

    折旧好像你在赚钱的时候,“生活必须开支”就是你的成本,如果你赚到的钱低于这个数值,那么你在赚钱技能上的得分就是负分,可以“滚粗”了。

    因此,处处平庸肯定是不行的——不求处处突出,但起码要在一个甚至多个维度上处于相当优异的位置上,在这样的时候,多维度的意义就开始以几何级数增长了。

    在多维度竞争的过程中,如果你在每个维度上的水平都超过了及格线(超过了这个维度里60%的人),那就很了不起了。知识改变命运,思考当然也改变命运——这绝对不是空话。

    【“多维度打造竞争力”是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你在至少一个维度上要处于相当优异的水平,这样你的“多维度竞争力”才有意义,要不然就是“多维度平庸”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财富自由之路——23.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gf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