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默默地点头,大抵是认可了我的作法。
我说,那晚儿,我走着走着,夜雨又落将下来,我正好走到J务室的背面,J务面向北的那一侧,偏偏多出一玻璃罩檐,有三米长一米半宽那样子,是专一护理仅有的一个后门不遭风蚀雨侵的装置,那铁门紧锁着,左右静悄悄,我欣喜地环顾了此大门周边的大致环境,不作二想,随即找了三四块干燥的砖头,靠铁门横竖摆放了,做成小兀凳子的模样,从袋中掏出一些破纸,展开裹了砖面,再把夹克胡乱折叠了,往自做的凳子上一放,算作加厚软垫儿,于是倚门面北,美美地一p股坐了,软乎乎的惬意,还好,这地方的地基平台列得老高,突出东西大道有尺许,坐在这里,不影响任何交通,也可保自身安全,静坐于此,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高瞻远瞩,可谓一功多得,可以静静地思索,捋顺一些思绪,也可安心地歇歇腿脚…谁的麻烦也不用添,端的是一方修心养性的好去处,尽管是寄人篱下,却少了许多苍凉之感,我那时虽带了手机,但没有联网的功能,是属最末端最低档次的那一种款式,仅可打打电话和发发短小的信息…要不,就可从中一览果内外要闻或追追网文小说什么的…打发时光,可是那些雅意美事儿却与我无缘,我下意识地掏出老掉牙似烧锅棍儿一样的破玩意儿,查询了一下,并未见家中的来电与信息显示,说明一切平安,就又放心地装回袋中,不再打理它了,想看点什么,怎奈夜色更隆,烟雨朦朦,路灯又特别昏暗,就打消了浏览碎报和电线杆儿上牛皮癣广告的念头,只默坐了,伸腿儿报怀,望着天空发呆。我就想,古代人历经朝代更迭,动荡的年月也不少见,但他们从中也做了不少善事,譬如在陌途、在旷野、在山岗、在林海…在所有人能出没的逆旅之地,都集资建亭设舍、筑庙修寺,星星点点,络绎不绝,不止是只为供烧香者拜佛祈盼神明佑护而兴土木,更实际一点说,是给天下游子和无家可归的乞儿旅人免费提供了宿身之地,给只身在外的行者无声地备好了短暂的休养之所…不至于让浮萍们流落街头过多地张风呵冷。…古戏里反映的张生与莺莺的西厢记、王宝钏坐旱窑助力薛平贵征西、桃花庵王三思八十五岁的老妪晚年得子…都谱写了人间最美好的喜剧佳话,是修建庙宇的人初心良善,是积了大德了…而如今,我寄居在这一爿玻檐下,可遮风挡雨,能获短暂的安逸,也是新社会物质丰足的具体体现,更是公益事业覆盖民间角角落落的写照与缩影…怎么说呢,只能有衷地赞美这社H竹椅的强大优越性,处处为人M谋幸福的百般好啦呀!
大仙欣慰地笑笑,道,我上小学那会儿,也见过班里不少同学的作文,他们要赞美一种事物,文儿写成,无一不被老师大笔一挥,批作空洞无物,缺乏有效的实例实物作支撑,让人难以信服等等…哪像妳,哥妳这轻轻松松一番话语,不显山不露水,也不着意雕琢与粉饰,只从朴素的字里行间,就能听出是在弘扬真善美和讴歌人间大爱,真是有根有据、情理兼备、声势浩荡,感情真挚而又充沛呀!
我也笑笑,说,那是…那是。作文章和说话儿一样,能最有效地彰显一个人的人品及精神风貌,遇事儿都应实打实地来,不桥桥空空,不球打尔乎,不弄虚作假,不花哩胡俏,更不能随意掺水儿瞎灌迷魂汤。真对我那夜晚间躲避J务室屋檐下不受雨淋一事,是身临其境,是触动心灵,是真真切切的有感而发,是纯洁的感恩情愫蕴含其间,确实容不得揉进一丝一毫泥和沙的…
7月9日上午九点阴闷热于苏州玉出昆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