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兴趣班”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标配”,如何挑选“兴趣班”就成了各位家长的“必修课”。无论是为了挖掘孩子天赋,还是丰富课余生活,面对茫茫多的门类和各种品牌,是不是感觉自己患了“选择困难综合征”?
下面这些文字,将从时间的角度,简略探讨如何怎样选择和陪伴孩子参加兴趣班,希望激发家长审慎和智慧地为孩子挑选兴趣班,为孩子的成长加油。
递增收益原则:种大树而不是养小花
真正对孩子一生产生持久影响和递增效益的,是学习和能力和习惯、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社会人际能力、基础价值观和优秀品格。而选择参与过多技能型、知识型的兴趣班,就像是浇灌无法长大的小花小草,一时的光彩很容易随着时间流逝而暗淡。
周末奔走于各个“班”不仅让家长与孩子身心俱疲,而且很难集中精神取得良好的上课效果,不少课程也因此半途而废。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不妨牢记"收益递增原则",也就是注意培养那些随时间而其价值逐步递增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思维模式。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几乎从小学开始,学校就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各种体育社团,还会举办各种友谊赛、联赛,而不是加课学习“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并不是他们不重视孩子的智育和德育,而是他们更相信,好的体育活动同时包含大量德育和智育,让孩子专注于体育这一大类课外活动,能事半功倍,起到同时参与很多课外活动的相似效果。
成长阶段原则:切记拔苗助长
孩子的成长具有阶段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体能、专注力、情感、知识面和理解力、社会意识等等,都会有渐次的提高和发展。
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不要超出孩子的年龄阶段。比如,在骨骼、肌肉、身体协调等还未发育合适时,让孩子去学打羽毛球、乒乓、踢足球;在孩子(特别是小男孩)还坐不定的时候,强迫他们开始开始学弹琴;在知识面狭窄和人生经验为零的年龄,让孩子参加"世界名著"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课程。
除了选择适合孩子的年龄阶段的兴趣班,另一个重要的相关话题是"目标悬置"。某些需常年进行的课程,其进度与孩子的成长发育不一定协调一致,这个时候,可以适当放缓课程进度,甚至"悬置目标",也就是暂停课程,等孩子的成长发育跟进后,再恢复课程。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要表达出一首钢琴曲的韵味,其前提是对于音乐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情感和逻辑有所了解,而很多学琴数年的孩子还处于学龄初期,无法理解音乐作品中高度浓缩的情感和复杂的逻辑,与其拔苗助长地"帮助孩子理解",还不如在某个阶段暂缓或悬置课程,让孩子增长知识面、得到广泛的艺术熏陶、借助文学影视等提高孩子对于艺术情感的理解力,同时,也让学琴练琴产生疲态得到缓解,一段时间以后,再重启钢琴课程。
侯世达定律:充分考虑关联时间成本
侯士达定律由侯世达在《哥德尔、埃舍尔和巴赫》一书中提出:做事所花费的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要长,即使你在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这一点很现实。低估兴趣班所占用的时间精力,是很多家长在选择和陪伴孩子参加兴趣班时所常犯的一个错误。由于低估,家长往往给孩子选择过多的兴趣班和活动,在上课时,常常因为交通、等候以及其他的相关时间成本,而把自己和孩子搞得人疲马倦。
比方说,参加一个兴趣班,出门准备需要一定时间,路上交通要花费一段时间,把孩子送到上课地点,如果回家不便(比如说刚回到家课就上完了),还要家长在上课地点等候。回家完成作业,往往要占用比预期多的时间。课程中和结束后,家长之间或同学之间可能还有交际活动,每次上课,孩子还要切换状态(从休息调整到学习状态)或进行恢复(上完一场羽毛球课,至少需要洗个澡休息半个小时)等等。零零碎碎加起来会耗费半天的时间精力,是一个巨大的"时间黑洞"。
充分考虑兴趣班的关联事项和不可预期事件的时间成本,综合评估后再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以上就是选择兴趣班的“黄金三原则”,结论就是:将时间计算进去。
适当参与兴趣班和课外活动,不论是补习学校课程、参加体育活动、学习才艺或实用技能,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
在选择课外班时,遵循上述三条原则,对选择的范围进行评估和缩减,精挑细选后的结果,相信会更适合孩子,也能让孩子和家长以更从容的姿态,获取兴趣班的价值和养分。
不知道以上内容有没有帮到需要给孩子选课的您。如果您有一些选课、报课心得、优质机构、课程推荐、不良机构曝光等,欢迎关注【小牛计划】公众号,和众多家长讨论“选课、报课的那些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