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阅读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既生魄》,与作者张广天先生初识以来,对于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旁征博引的故事编排能力,以及娓娓道来的文字驾驭能力,已经有所知悉。
因此,在看到《南荣家的越》一书的封面设计时,猜测,这是一部与历史有关的书;黑色的背景及复古的花纹,预示着书中故事的色调,这不是一本欢快的书;沉甸甸的重量,表明这又是一部内容繁杂的大部头书。
及至看到封低的故事简介及书籍由来,确信,这是一本吸引人阅读的魂灵书。
二十一世纪,谈及魂灵,看似滑稽可笑,可是,“你信吗?”问句一出口,又让人不得不感叹,原来这类话题没有正确答案,原来信者如此之多。
这让我想起初次在北京看到小区周边民众烧纸痕迹时的惊叹:没想都这一风俗,首都北京比老家还流行,隆重。
原来,魂灵与地域无关,与时代无关。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编辑将此书作为史诗力作推荐,在我看来,却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一点,是我阅读《南荣家的越》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南荣家的越》,就是透过一位含冤而死的父亲之口,描绘儿子从小到大,成长经历相关的一则长篇故事,是一部父亲眼中与儿子相关的年代历史故事。
不幸的南荣家与南荣越
南荣家与南荣越是不幸的。开篇就发生了火灾,将南荣越的父亲、爷爷奶奶、姑姑等人一并烧死,偌大的梨云园烧得只剩下残垣断壁。越儿父亲的尸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家人找到,制作的墓碑只是衣冠冢而已。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是普通老百姓的心愿。一个人死无全尸,是多么的悲哀,多么的可怜。当然,前期伏笔的另一个作用,是为了凸显文章最后结局的圆满。
此后的南荣叔伯家相继遭遇不测,南迁,各奔东西。
失去双亲时候的南荣越,与我的孩子年龄正相当。正是在父母身上爬上爬下,淘气的时候。想想淘气孩子,在家里有奶奶疼,有爸爸妈妈疼。
可怜的孩子,却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天人永别。即使后来其母出现过一次,救了他的命,也不算是真正的见面。
幸运的南荣越
南荣越是幸运的,父亲牵挂儿子,希望越儿一生平安。灵魂紧紧跟随着儿子从北到南,从中原到塞外,家长里短,出征战场,几度迁移,几度起起落落,及至年岁渐长,落叶归根,又一起跨越千山万水,回到老家。
在孩子蒙难的时候,化作一只蜻蜓,或托梦或摇铃或羽书,提前告知,希望孩子能够及时止损。
当儿子无视警示时候,心急如焚;在孩子荣立战功,遇到有人疼爱的时候,心情愉悦;在儿子蒙难的时候,多方想法子,希望儿子逢凶化吉。
直到孩子寿终正寝,才真正的放手离开,去往自己的归宿。
这是一则感人的故事,身为人母的我在阅读文字期间,数次落泪。父亲对儿子的爱,是那样的深沉。
让我见识了不一样的张广天。
南荣越是幸运的,失去双亲后的南荣越被表姑收留,遇到一位全心全意对他的养母姝瑄,从小到大,一直陪伴在身边,照顾起居生活。
无论是举家迁徙,还是前往塞外寻找恋人,都一直把越儿带在身边,视如几出。
其实,越儿与养母姝瑄相依为命。对两人来说,对方都是自己最亲的人。
到后期,张罗着为越儿再娶,让越儿老来得子,真正延续了南荣家的香火。
养母是不幸的南荣家与南荣越的恩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兰姨也是越儿命中注定的恩人。
因为兰姨带着三岁的越儿外出,幸免遇难,南荣家得以后继有人。
虽然分开过,去又在后期相遇,凭着兰姨高超的做菜手法,让越儿与养母度过了忍饥挨饿的艰难时光。
姝瑄与兰姨,给了越儿一个家。
宽容与爱
最毒不过妇人心,南荣家越儿之母绾儿,因为自己的私欲,故意纵火,导致南荣家家破人亡,导致越儿成了孤儿。对于这样一个不知廉耻的恶毒之人,如何处置都不为过。但是,书中却没有按照我的设想安排。
纵火犯绾儿成功出逃,隐姓埋名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居然成了仙!常人无法追其踪迹。
对于这样的安排,开始我是有意见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要让恶人逍遥法外?直到书的末尾,才知道作者的良苦用心。
原来,陪伴在越儿父亲身边的那只大鸟,帮助父亲显灵让越儿躲避灾难的那只大鸟,就是绾儿,是那个纵火犯绾儿,那个弃三岁儿子不顾的恶毒妇人,人家原本有仙胎。
这样想来,越儿父亲早早的原谅母亲的过错,放下对她的怨恨,是因在前。有那样的因才有那样的果。
《南荣家的越》,让我们见识了不一样的历史;见识了宋、蒙、金等多国交叉,动荡而又多样性的政治和文化生活;见识了外邦宗教,及境内百花齐放的道、法、佛等多宗教并存的自由时期。
更让我们见识了一位父亲牵挂儿子,伴随其成长,与魂灵有关的故事。
正如作者所言:魂灵可纵跃自如,真的妙不可言。
@擦亮星,爱生活爱旅行爱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