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西西弗书店读了一本书,虽然都是短短的小散文,但是有一些观点还是很能撼动人心的。
这本书叫《年轻人,你是否有很多问号》作者慕容素衣。书的封面上写着:你的是平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由答案。
这本书封面其实很鸡汤,让人不太想读下去的感觉。
可是,我逛书店的原因是等人,其他的书包装整齐无法打开,便顺手打开了这本书。
都是一篇篇散文,篇幅并不长。内容和简书上的更文很类似,大部分是观点文。但不同的是,文中有作者遇到的各种奋斗逆袭的女性角色,也有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
作者的行文规则是,一个观点,一个例证,让人感觉看的是故事,而不是观点。化鸡汤于无形之中,对人的麻木和懒惰当头棒喝,很是有点警醒的作用。
其中有一篇文章讨论讨好型人格,这一章的内容很受触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著名演员,他从小出类拔萃,才华横溢,他说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一众人都投去疑惑的目光,优秀如你,不该是人人都讨好的存在吗?何至于你去讨好别人。这个演员接下来的一段话,令所有人都泪目。
这名演员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另类的存在,为了要融入大家,让其他人喜欢自己,他就总是掩饰自己的想法,委屈自己。因为自己的不同,圈子里的人普遍都比较成熟,他觉得自己融入哪个群都非常吃力。渐渐地,自己就变成讨好型人格,该说的不敢说,该做的不敢做,也很压抑。
后来著名主持人马东,说他也是讨好型人格。
另外一篇,讨论了从小就优秀的人,总是面临着很多人际的困惑。这一篇也令人印象深刻。身边总有很多美丽的女性,在学校的时候就特别容易被人造谣中伤,弄得声名狼藉。和她们走近的话,其实她们也是一群很可爱的人,并不像谣言中传的那样不堪,可是很多人都愿意相信。可能这就是鹤立鸡群,鹤会更难受的道理吧。
关于优秀的人的人际关系,文中告诉我们要区分自己和他人,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和心态、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那是自己的课题,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够了;而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和心态、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那是他人的课题,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所以,世界很大,维度很多,做好自己,对自己负责,自爱足够。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不是自己的事,随它去吧。依然是一个心态问题,做好自己足矣。
这本书当然很简单,就像读自己写下来的随笔,亲切且自然,但正是这样一种方式,就像一场聊天谈话,让人很放松舒适。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而已。而我们努力懂的更多,也只是希望自己能多看到几个维度而已,这样,我得大脑会很满足,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