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碎片知识是一张张街景的速写,那知识体系就是一副完整的地图。
时隔半个月,又拿起了这本书,《洋葱阅读法》。上一次读完这本书,做了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却一直没有动手整理。今天终于花了半天的时间,再次阅读了这本,并最终完成了我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关于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觉得最有价值和力量的两个点就是:概念和知识框架。
回忆以前学生时代,也读过不少的书,但是,留存在脑海中的记忆,寥寥无几。读完了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和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之后,更加体会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
以前读书,比如阅读小说,只会关注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而现在看完这些读书方法类的书籍之后才知道,读书不仅是要看热闹,还要懂门道。
《洋葱阅读法》这本书。我在思维导图中把它分成了六部分,也就是目录中的前六部分。
第一,阅读的基本方法
首先我们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专时专用,在固定的时间段去阅读,长此以往,我们的大脑就会形成读书这件事的脑回路。
读书要反复的去记忆复习,分享,说给别人听或写成文章,知识掌握的才够牢固。
读书的时候我们也是要带着问题或目的去读书。人类是有意义驱动的族群。我们必须带着某种意义、目的性去读一本书,这样我们才会有所收获。
由浅入深的去读,当我们读一本书,但是我们的心智还不能够理解这本书时,那我们就暂时先放下它,去读一些我们的心智水平能够理解的书籍。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去加深书籍的难度。
好的书值得我们反复的去读,至少读三遍,三遍以后我们再去做分享。
第二,碎片化阅读
什么是碎片化的阅读呢?比如我们平时阅读报纸上的文章,微信中的资讯,推文。都是属于碎片化的阅读。它的核心就是:概念。我们可以用碎片时间去搜集碎片化的信息。比如在搜狗上的微信专栏去搜索我们想要了解的某个关键词,然后将这些文章,统一的放置在印象笔记中。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去统一阅读相关文章、资讯。那就是收集概念这一步。然后,我们要用自己的话去提取概念。把这些概念关联自己的经验、知识。
这里需要引用朱光潜谈读书中的一段话:联想是记忆的基本原则,所以知识也需攀亲结友,一种新来的知识,好比一位新客走进一个社会,里面熟人越多,关系越复杂,牵涉越广,它的地位也就越稳固。
二刷这本书,让我发现了一个之前遗漏的知识点:碎片化阅读也是要讲究知识体系的,没有知识体系的去读碎片知识,那只是一种低水平的学习。关于知识体系,那是我接下来想要理解的问题。
第三,关于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的关键点,就是要搞清楚书中的关键概念,首先,1.我们要提问,问一下我们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们读过同类的书吗?
2.要预习,这一步我们要去看一看书的封面封底、目录、序言,翻一翻其中一些重要的章节,了解这本书的大致结构,看一看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省略,不去读。
3.就是要扫读,圈出我们感兴趣的图片,文章段落和关键词。
4.关注重点,所谓的重点就是那些关键的概念。
5.复习,我们要把从书中学到的对我们重要、有价值的部分,转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而这个实际行动不是泛泛而谈,是要把它分成具体的可实施的一个个步骤。搜集相关概念并绘制九宫图,或者知识卡片或者RIA便签。要问问自己,我们还有哪些问题要去搞清楚,接下来我们还要去读哪些相关的书籍?这本书我们还需要读几遍,这些都是快速阅读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第四,做卡片笔记
做卡片笔记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需要建立我们体系化的目录结构,把我们所了解的碎片化的知识转变为一个知识框架。在这里作者推荐了印象笔记这个APP,通过印象笔记来建立我们的“个人图书馆”,把我们平时收集的一些读书卡片和一些文章去做分类管理。要给我们的这个“图书馆”的每个知识贴上一个标签,这样当我们再去调取这些知识的时候,只要输入这个标签上的关键词,就可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料。然后我们要输出,要产生我们自己的观点,对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再创作和传播。
我们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8种图形练习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平时我们也要有意的去搜集一些书中的概念图片和知识框架结构图片。
第五,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这里的主题阅读区别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主题阅读?彭小六在他的书中,所说的主题阅读是包括两部分:碎片化主题阅读和书籍的主题阅读。
有关主题阅读,我们要先泛阅读,比如我们想要了解某个主题的一些信息或书籍。这个主题我们有哪些特别想要了解的问题,对此,我们要建立起初步的认知框架。选一个细分的类别,具体的主题。主题细分的越具体我们就越容易建立我们的主题框架,确定和主题相关的几个问题,至少3~5个。我们如何去确立最终的框架呢?其实很多的书的目录就是一个很好的框架,或者说我们可以用黄金圈法则2w1h: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这是一个万用框架。这个理念摘自一本书叫《从“为什么”开始》。
根据所确立的框架,从相关书本或者碎片化的知识中,去找寻和我们这个主题相关的部分内容,可以用Excel表格来整理知识框架下的答案。不同的书对同样的一个问题,可能答案不同,也可能相同,所以我们在Excel表格中把每本书中所涉及的答案罗列出来最终有所取舍或者整合。这就形成了我们这个主题的一个整体的框架和内容。
这就好比写文章,如何写文章呢?我们先要确定主题,然后准备工作,信息收集,确定最终框架,然后是确定标题,修改,再是应用,最后发布。
第六,关于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它针对的不是某一本书,而是概念。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深度阅读。深度阅读,其所延伸的必须是我们自己感兴趣,想要或者需要去了解的一些底层规律和新的知识。让我们能够从困惑或者喜悦到有“力量感”和“有价值”的概念。
关于概念,我们也是要有所取舍的去进行深度阅读,不是所有的概念都适合深度阅读,我们要选择那些半衰期长的概念。去寻找这个概念的源头,就是所谓的第一手资料。而什么叫半衰期呢?作者在书中也说出了具体的例子:比如,今天还很流行的东西,明天可能就不流行了,这个就是一种半衰期比较短的表现,而对于半衰期很长的,比如说是阅读方法,时间管理的方法,我们把时间线拉得很长来看,就是无论我们到了什么时候,我们都是可以去使用它的,这些就是半衰期比较长的一些知识。而在半衰期长的概念里面,我们还要选择去进行深度的阅读,用概念去联系那些我们熟悉的现象,看哪些现象可以用这个概念去解释,这里我们至少要去联系5个,包括现象经历,案例,比喻,故事,这样的反复去联系,以加深我们对这个概念的印象。
这里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关于我们在描述与这些概念相关的经历案例,比喻故事的时候,我们要尝试着去用视觉化的语言去表达。
什么是视觉化的语言呢?那是让人读了之后,脑中能形成那种画面的语言。例如:如果我们夸一个女生漂亮,我们不能直接讲你今天很漂亮,我要把这句话视觉化:你今天的裙子真的和你的身材很搭,你今天穿的这个红颜色裙子和你的黑色外套很搭,这就是视觉化的描述,会让女生觉得是真挚的夸赞,是真的觉得他很漂亮。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除了第一章阅读的基本方法之外,其他的碎片化阅读,快速阅读,做卡片笔记和主题阅读,深度阅读,这些章节,都离不开两个词:概念和知识框架。一个知识框架它必然离不开各种概念和与这个概念相联系的现象,经历,案例,比喻或者故事,而我们想要去拓宽我们的知识框架,首先要掌握足够多的概念,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迈开我们的第一步去阅读、多阅读!这是以上这本书的基础中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