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过,在封闭经济环境下,投资、政府采购、税收这三个变量的增加会引起其1倍以上GDP的增加,也就是:这三项所引起的GDP的增加量会大于三项本身的增加量。详见《乘数效应,让主观能动的价值变大》
在开放经济中,这种乘数规律仍然存在,但效应会降低。
如何解释上面的结论呢?可以从宏观经济的运转逻辑上,使用数字中的轮数法。
假设德国购买美国的计算机。用在购买美国计算机上的支出每增加1美元,将使美国的收入增加1美元。对美国而言,这叫做出口。
这1美元的收入中有2/3美元(或0.667美元)将被美国人用于消费。然而,由于边际进口倾向为0.1,因此增加的每1美元收入中的1/10,或者说0.10美元将要花费在外国的商品或服务上,从而使花费在本国产品上的消费支出只有0.567美元。
这0.567美元的对本国产品的支出将使美国的收入增加0.567美元,增加的0.567美元的收入中,又有0.567×0.567美元=0.321美元会用于下一轮在本国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这样,总产出的增加,即开放经济乘数=1+0.567+(0.567)²+…=1+(2/3-1/10)+(2/3-1/10)²+…=1/(1-2/3+1/10)=1/(13/30)=2.3。这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1/(1-0.667)=3的差别显然比较大。
还有另外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叫做漏出量分析。
在我们最简单的模型中,乘数为1/MPS,这里的MPS为边际储蓄倾向,或者说是支出向非消费项目(储蓄)的“漏出”。
进口是另一种形式的漏出。每1美元额外收入的总漏出量是漏向储蓄的数量(MPS)与漏向进口品的数量(MPm)之和。这样,开放经济中的乘数就应该是:1/(MPS+MPm)=1/(0.333+0.1)=1/0.433=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