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戒尺,你还在吗?

戒尺,你还在吗?

作者: 张艳民_449a | 来源:发表于2019-08-24 05:58 被阅读0次

    戒尺,你还在吗?

    “戒”有惩戒、惩罚的意思,“尺”指一定的标准、尺度。“戒尺”在佛教和古代私塾教学中都出现过,并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这里我们重点说后者。

    “戒尺”在我国古代私塾教学中是广泛存在的,每一个经历过的人相信都会历历在目:看着红肿的手,忍着阵阵痛意,含着点点泪水,年纪稍大一点的长辈,也许“有幸”经此场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教育的推广,“戒尺”这一角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已不符合时代需要。

    学生观念的转变、家长观念的转变、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戒尺”黯然失色。如今的我们,舞起手中的“戒尺”,可能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它已不是大家眼中的“爱”,而演变成为一种公认的“体罚”。在现代教育发展中,有多少因为“打骂”而被家长举报,学校处罚,上级取消编制的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可能良莠不齐,可能有些带有色眼镜,可能有些心中无爱,但无疑这些事情给所有教师敲响了警钟,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时代需要,我们需要对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老师,你的戒尺还在吗?

          手中有戒尺,心中坦荡荡;

          手中无戒尺,心中常戚戚;

    “戒尺”带有一定的野蛮性,与现在的文明规范格格不入,所以它需要革新,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根据一定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情况而制定的,比起“戒尺”更加文明、含蓄,可以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同时也可以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伤害。

    合理的规章制度,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一名教师责任的履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真遵守,要求教师用心实施。

    孩子,你的戒尺还在吗?

        心中有戒尺,谨言又慎行;

        心中无戒尺,轻言又罔行;

    学生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包括身体、心理、认知、行为习惯等。为了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完善的准则进行引导。

    不管是家规,还是校规,都是应该存在的客观外在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现象时,这些准则就会及时出现,防止学生越陷越深。有些时候这些准则不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这样准则的作用就会事倍功半。

    为了让准则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应重视潜移默化的效果,让这些有形的准则内化成学生自己无形的准则,让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这样准则的作用就会事半功倍。

    怎样才能使外在的准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准则?这不仅需要我们言语的引导,更需要我们行为的展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书育人不仅需要我们“言传”,也需要我们“身教”,树立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教书对象是学生,而不是课本;

    教师的育人对象是学生,而不是制度;

    课本和制度是人制定的,制定的标准和依据是学生。

    教师的备课对象是学生,而不是课本;

    教师的管理对象是学生,而不是制度;

    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安排!我们要做的是怎样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怎样使学生乐于遵守规章制度;而不是我们怎样把课讲完,怎样用制度约束他们!

    教师的工作要顺心,学生的学习要开心,我们需要把有形的戒尺转化为无形的制度,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我的提高。

    戒尺,你还在吗?我当然存在,只不过我变得更加完美,更加含蓄,变得更易接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戒尺,你还在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pqfectx.html